(一)树立自信,找准定位
科学重在发现,技术重在发明,而工程重在建造。工程可以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社会,实现科技应用。我国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作用价值,坚定树立“科学崇高、工程伟大”的自尊自信。另外,地方高校体量庞大,找准自身定位是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起点,明确“地方性”是其基本属性,即要“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二)基于优势,打造特色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同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地方高校的工程教育改革前提是基于学校现有的工程教育体系,紧跟国际工程教育改革趋势,融入诸如CDIO、OBE等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打造彰显学校特色的工程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三)回归工程,注重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工程化的思考,地方高校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比重,实施项目式教学,实现“做中学”;基于“实践体系工程化”和“校企联合工程化”的思路,通过产教协同、校企合作,拓展实训平台,加大工程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四)立足需求,反向设计
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各层次、类型的地方高校建设一流工程教育需要依据新工科建设要求,统筹兼顾“中国需求”“地方产业特性”,通过建立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的长效联系机制,以满足地方需求为目标反向设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培养集知识、素质及能力于一体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以评促建,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2005年试点开始,经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其对于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意义重大。各地方高校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9]为导向,对照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持续改进工程教育内部与外部、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为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