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的普及成为后现代阅读“主推手”
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截至2018年6月,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4]。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成为了网络主力军。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进行阅读,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互联网的发展为“后现代阅读”提供了媒介和便利条件,成为推动后现代阅读发展的强大动力。
2、后现代阅读成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信息通道”
后现代阅读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已近成为大学获取信息的主要和重要通道。针对大学生后现代阅读行为的问卷共发放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91.5%。通过抽样调查显示,98.6%的学生每天进行后现代阅读,其中包括:阅读电子书(kindle、手机等方式),查阅电子邮件,浏览论坛和各种帖子,关注新闻资讯,浏览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推送等。从时间上看,有62.5%的被调查者每天进行后现代阅读行为时间超过4小时。从内容上看,包括小说、文学等电子书类,娱乐、时政等新闻类,人生观、价值观等述评类等等,这其中又涉及言情、科幻、暴力、偏激、虚假等等一系列内容和问题,后现代阅读的内容十分繁杂,且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后现代阅读群体容易受到这类的阅读内容的消极影响。
3、纸本阅读的萎缩为主要表象的“深阅读危机”正在蔓延
纸本阅读是深阅读和完整阅读的重要表象之一。根据某高校图书馆2018年阅读数据统计显示,全校共有学生读者35200人,2018年全年总借阅人次为20955人次,占学生总数的59.5%;全年借阅册次196755,平均全年每人借阅5.6册图书。通过问卷调查显示,除指定教材外,仅有22.6%的学生每天纸本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有11.6%的读者近一个月内没有纸本阅读行为。由此可见,与后现代阅读行为相比,传统的纸本阅读明显处于萎缩和弱势的状态。问卷还对后现代阅读行为进行了分类调查,其中能够通过后现代阅读的方式进行完整阅读(完整的电子书阅读)的读者占33.6%,其他66.4%的读者后现代阅读行为基本属于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由此可见,现阶段大学生正在面临着“深阅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