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现代阅读的特点使其影响力更大
后现代阅读方式之所以被广泛采用和被绝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与其特点密切相关,后现代阅读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信息传递网络化,这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快,加之网络普及度极高的今天,这种方式获取信息更便捷;二是信息揭示多维化,后现代阅读的载体形式非常多,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多维形式使得后现代阅读更具吸引力;用户服务个性化,后现代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重点关注和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个性化,有些平台甚至可以根据浏览记录分析阅读偏好,从而定向推送相关内容;传播方式指数化,这是后现代阅读影响范围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交媒体、网络传播全面普及的今天,后现代阅读可以通过转发、分享等方式实现“用户-用户”的传播,使得其影响范围呈指数性扩大。综上可以看出,后现代阅读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影响范围广,影响力度大,且难以实现直接干预。
2、碎片化阅读很难进行完整、透彻的本质分析,影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现阶段大学生中发生的后现代阅读行为多数是一种“快餐式”阅读,通常通过简短的语言和较小的篇幅试图表达一种观点,传递一种价值。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断章取义”的问题。针对短小的、片段的、非结构化的阅读内容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是典型的碎片化阅读。这种碎片化阅读很容易让人丧失深度思考,习惯于进行浅薄思考后轻易接受碎片化信息给出的盲目定论。面对海量信息,蜻蜓点水般的浏览让思维停留在对信息的解码,而非用大脑对信息、知识链条进行丰富的链接,久而久之,思考能力将被搁置或削弱[5]。而一旦人们习惯于这种短暂的快感,就会抗拒深入地梳理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体系,这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群体形成深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不利于他们形成理性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影响认知能力。
3、大量无筛选的信息涌入易造成价值扭曲
后现代阅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量大。海量信息会造成大学生毫无选择性和目的性的接收各类信息,并沉溺于对这些毫无逻辑关系的浩瀚的信息海洋的接收和浏览的快感中。且不经过筛选的信息,内容鱼龙混杂,如若缺乏阅读鉴别能力,轻则毫无“营养”,仅供娱乐消遣,重则导致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思想不断传播。从大学生心理发展和成熟阶段特点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完善阶段,即基本形成完善的自我概念和较为稳定的个性,但社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在校时间长,深刻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和实践较少,还未完全达到社会成熟期,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还不够,价值观并不稳定,对人生、社会的认知很容易形成偏差,而通过后现代阅读接收到的海量信息,一旦存在与主流思想或者正确价值观存在偏差的内容,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自身的价值意识,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可能诱发犯罪和轻生的严重后果,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4、相对自闭的阅读方式动摇了人际交往的必要性 ,易造成自闭和沟通障碍
后现代阅读依赖于网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媒体不仅可以实现在线阅读,还可以实现在线式书评、互动、交流,使后现代阅读成为了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不需要在现实环境中与人沟通的行为,使得大学生与现实环境疏远。此外,后现代阅读主要依靠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对网络阅读的过度依赖,使得一部分读者患上所谓“网络依存症”、“网络孤独症”。 现代人有一种社会病理现象被称作“媒介依存症”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大学生一旦有“网络依存症”倾向,则会与现实情感渐渐疏离 ,严重影响了现实世界中的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 ,成为网络信息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