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的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中国大地上办教育,无论学校的性质如何,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履行党的教育方针,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局。营利性民办高校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6〕78号)的精神,建立健全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抓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巩固民办学校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健全民办学校民主管理和师生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些工作,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任何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都必须无条件遵循的政治原则、政治底线,也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最高体现。
坚持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民办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最初是由于教育资源短缺,那个时代,高等教育属于稀缺资源,教育对象能够选择的余地不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相对相好的发展基础,201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①, 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日渐丰富,已经开始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历程。
今天,高等教育资源已经不再是稀缺,民办教育特别是营利性民办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更多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需求提供选择。由公共财政资金支持的公办高校和社会公益性资金支持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提供了普遍意义上的、具有普惠意义的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了大部分教育对象的一般性教育需求。但是对于一些具有个性特点、小众群体的教育需求,则较难由公共资源来支撑,这就是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美国是当今世界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也是营利性高校发展最充分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在美国,营利性高校一直处在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招生对象也多是低收入人群,学校的收入的盈利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学费贷款。这种发展状况,使得整个营利性高校的发展处于行业的末端,时不时出现诸如虚假招生、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就业困难、贷款大量违约等丑闻,给行业发展带来困扰。这是我国的营利性民办高校在起步阶段就要坚决避免的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较高收入群体开始较大规模的出现,他们对个性化、有特色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需求开始出现,民办学校在选择营利性办学的道路后,应该着力服务于这种需求,深入思考自己的办学定位、教育服务的目标人群,凝练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对此进行十分清晰地描述;学校要集中力量提高办学质量,走特色发展的道路,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以避免成为行业末端,否则既无法达成公益目标,也很难实现盈利,从而失去事业发展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