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通识教育的内涵
 
更新日期:2020-04-08   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18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通识教育来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19世纪初,美国伯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1945年美国哈

 
 通识教育来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19 世纪初,美国伯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组织的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阐述了通识教育理念,把教育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分,前者是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主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后者则给予学生某种职业能力训练。报告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真正危险在于过分专业化,要求所有哈佛学生,不管属于哪个专业,都应通过学习一些规定的和要求参加考试的学科,以熟悉一整套组成“西方文化遗产”的知识、理想和价值观。科南特在此报告序言中也指出,“通识教育问题的核心是承袭自由与人道的传统。仅仅获得资讯或某种专门技艺和能力,并不能获得文明传承所必须的理解的广博基础”。可见,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的情操、道德标准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完全的人。
胡文仲在《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的序言中指出:“(1)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完全的人;(2)通识教育是非职业的;(3)通识教育的主要部分课程是文史哲等社科课程, 但也包括自然课程;(4)在通识过程中学生必须阅读一批经典著作;(5)人文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国标》背景下,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理论支撑和培养目标应该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传统的外语教育主要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即所谓的“双基”,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成功本质上不是取决于知识,而是取决于健全的人格。因此,如何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才是英语教育的本质所在,即“全人教育”。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基于通识,立足专业,归于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熟练基本技能,同时人格健全而完整的人。无论是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应体现“全人”培养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结合对学生知识结构、文化意识和学术素养的提升,融入对学生国际视野、责任意识、思辨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和竞争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通识教育的内涵

下一篇: 通识教育的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