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正确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路径
 
更新日期:2020-04-08   来源:学习月刊   浏览次数:23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针对当前少量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隐蔽性存在以及其产生的一系列消极影响,高校要想正确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大学生非

 
 针对当前少量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隐蔽性存在以及其产生的一系列消极影响,高校要想正确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必须确立教育引导的主要原则,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一)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首先,要明确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内涵。当前高校的学生、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内涵理解不够,对此,教师、学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念有所把握,明确其与正式群体的区别,形成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正确的认识。

其次,要正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要不断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实证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当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基本现状,重点在于全面分析当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对这些消极影响进行成因分析,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要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理论研究。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特点、类型、作用、引导策略进行更为深度的理论探索,依靠理论的思考与研究,寻求解决当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问题的路径。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促进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与进步。

(二)确立教育引导的主要原则

首先,要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作用,依靠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榜样教育、心理教育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确立积极健康的发展目标,又要使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群体的自我教育与管理,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与发展。

其次,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既要依靠课堂、讲座、培训等显性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又要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等方式大学生对非正式群体实施隐蔽式、陶冶式、渗透式的教育,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再次,要将知与行相结合。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论灌输、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促进非正式群体认知水平的提高,帮助其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又要以实际行动,如加大经费、硬件、智力的支持,积极引导和支持非正式群体活动的开展。

最后,要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要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以理服人,也要行动化人,要结合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实际,关心其合理需求,切实解决他们硬件支持、经费支持、智力支持不够等难题,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首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一方面在于要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职责比较分散,如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等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很难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统筹协调困难、工作重心不一致等现象。因此各部门必须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加强执行力,形成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高校应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力支持、广泛宣传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坚决打击取缔或有效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全盘接管非正式群体,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切合点,在不影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自由性、多样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管理和引导。

其次,要加大非正式群体的支持力度。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能够弥补正式群体的部分不足,应大力支持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学校的支持不仅体现在经费和硬件支持,智力支持也必不可少,当前高校虽然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活动支持,但是还不够全面,力度也不够大。缺乏支持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容易失去其发挥积极作用的机会,如果长期得不到学校支持,有的非正式群体甚至会解散。学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开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和硬件设施的支持,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指导老师队伍建设,从而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助推育人目标的实现。

最后,要重视核心人物的教育和管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指的是依靠个人的魅力、能力、威信、专业素质等因素,从而得到群体成员的信任,在群体中处于领导的地位,对群体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角色,核心人物的思想行为会对群体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领导能力普遍比较强,只有少数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领导力较差,核心人物领导力越强则说明该群体更有凝聚力,核心人物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力也更大。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这一角色的存在,实施重点突破,充分发挥领导力强、有积极性的核心人物的优势,实现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协同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领导力较差、有消极心态的核心人物的教育和引导,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实现有效的转化。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正确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路径

下一篇: 正确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