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心理学解释主要有三种[7]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观
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成就动机使人在困难或挫折面前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能够控制和约束自己,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善于利用时间。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
成就动机水平依赖于人对行动目的的评价和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在他看来,个人追求成功的倾向是多重变量的函数:
T=M*P*I
T为追求成功的倾向,M为动机强度,P为成功的可能性取值范围[0-1],I为成功的激励值。个体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强的人倾向于做中等难度的工作。如果问题太难,动机会变小。
奥苏泊尔的成就动机观
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三方面成分:
认知内驱动力。是个体天生具有的认知好奇心。
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这种动机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获得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动力。为获取老师和家长的赞许、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奥苏泊尔的动机观,给我们提供了寻找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方向,这是教育应该发生的影响因素,改变人的内心。也只有成功影响了人的内心,人的行为才会随之改变。只有学习有了内驱力,真正的教育才发生了。而只有内在动力才是持久的动力。即如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奥苏泊尔的动机理论中,1是内在动力,是教学的根本目标。2、3是外在动力,有助于获得成就感,来抵消辛苦学习的付出的痛苦感。使学习活动容易坚持。另外,根据动机理论,外部动机只有化为内部动机才能让这种动机更持久。职高的学生,常常是在他们的学业生涯的前期,受到2、3方面的打击太大,从而对学习的兴趣降低。但1仍然在他们的内心中存在的。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对解释学生们为何缺乏学习动力有用,但是并不能根据这个理论寻找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手段。而且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提出的改进措施,并不是教师们可以控制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可解释很多学生的行为,也为我们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了很多的理论依据,例如:如何设计问题的难度等,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需中运用的方法手段需要把握的原则的理论基础。
麦克利兰的动机观适合解释高成就动力人士的行为,不适合解释缺乏动力的高职学生的行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是我们高职教育追求的更高的境界,我们需要鼓励优秀学生达到或养成的这样的动机观。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批量产生。
自我决定理论的有学界共识的研究在于: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转化机理。这个理论对指导项目式教学设计有重要意义。
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当个体将自己的行为评价为获得信息而不是受到他人控制时,产生自主的感觉。当个体将自己的行为结果评价为成功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时,促进胜任感的产生。信息性的事件促进个体内在的因果知觉与胜任感,由此提高个体内部动机的水平。
控制性的事件产生的是一种压力,提高个体外在因果知觉的水平,降低自主的感觉,从而削弱内部动机;去动机事件意味着无效的事件,经历着去动机的个体产生无胜任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削弱内部动机。当存在明显的奖励与威胁时,即使个体感觉到足够的胜任,也只能产生外在的调节,这时,即使得到参照群体的赞同,感觉到关系,也只会产生内射的调节。胜任感与关系并不足以维持内在动机, 只有当人们同时体验到胜任、关系与自主时才能够促进内在的动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