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教授在《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一书中指出:“游踪、景观、情感是山水游记的内在基本要素,这三种基本要素是从普遍认同的众多游记作品中归纳而来,因此具有普遍性。”[3]我们也可以将其概括为三大要素:所至、所见、所感。“所至”即作者的游踪变化,“所见”即作者见到的景观,“所感”即作者游览中产生的感想、情感与哲思。《壶口瀑布》记叙了作者分雨季和枯水季节两次来壶口观赏瀑布的经历,不同于一般游记散文的重要特点在于,作者来到壶口后的游览点并没有变化,而是凭借视角的变化描绘了自己看到的不同景观。这种特殊的写法叫定点换景。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如下要求:文章中间四段,作家用自己生动的语言,为没有来到壶口瀑布的人们描绘了四幅壮美的画卷,请以“________图”为名想象并概括画面。学生经过思考后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第二段可以概括为“雨季河水横溢图”。因为这是第一次雨季到壶口,需要用它来与后面区别;用“河水横溢”是因为这一段中作者只是刚刚下到河滩就因为河水的湍急而“急慌慌”离开了,“河水横溢”写出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初步印象。
生2:我认为第三段可以概括为“旱季河水急险图”。因为这段里写作者第二次枯水季节来到河心,看到河水“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生3:我不认为第三段可以这样概括。因为这样概括的话与第四段内容没有什么差别,第四段也是主要写河水从壶口跌下去又急又险的样子。我想概括为“旱季壶口乍现图”。因为,这段第一次向我们解释了壶口得名的缘由,并简单描写了壶口瀑布的样子,为下一段详细描写做了铺垫。
生4:我认为第四段可以概括为“旱季壶口飞瀑图”。因为这段里详细描述了壶口瀑布分作三股流下深沟的样子。
师:那能不能概括为“旱季壶口流瀑图”呢?毕竟“还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并不是飞流直下。
生5:我认识还是用“旱季壶口飞瀑图”好。因为这毕竟只是一小股水流,在人的整体观感中,水流是湍急和声势浩大的,用“飞瀑”才能把握住壶口瀑布的最大特点。
生6:我认为第五段可以概括为“旱季瀑布虐石图”。因为这段里主要描写了壶口石头的样子和作者的感想。
生7:我认为第五段概括为“旱季石头窟窍图”更好。因为这段描写是以石头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应该把它作为主语来进行概括。然后“窟窍”来自于原文的“窟窟窍窍”,最能刻画石头被瀑布冲击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