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校园层面获取的学习资源
1、学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电子资源建设,有的高校在电子资源上的投入经费已经超过了纸质资源[1],内容有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学习测试库,国家标准数据库,知识产权数据库等,由于电子资源库越来越丰富,选择面越来越广,各个高校购置的知识数据库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电子资源种类偏少,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在外文电子资源配置上的差别最为显著。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条件不一,在智能化、网络化、开放性方面还有很多需要优化、提升的地方。高职院校应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加大投入,提高电子资源购置和使用质量,寻求与政府、其他本科院校、公共图书馆等机构的合作和支持,丰富电子馆藏。
2、纸质图书附带的电子资源。纸质资源赠送电子资源是一种趋势,有课件、网络课程、配套试题、电子图书等。很多纸质书刊通过网址链接、光盘、二维码、磁带、app客户端等方式提供配套电子资源。有些图书馆对这部分资源进行了整理加工,常见的是把光盘导入电脑建成光盘资源库。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使用图书、报刊赠送的电子配套学习资源,综合利用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3、教材附带的电子资源。对于各大出版社而言,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纸质出版物。各个高校历年教材积累起来也是很可观的,相类似的教材收集在一起,还可以看出学科、专业发展的进程。每年教材配套的参考书、试题册,视频课程,PPT,各类学习软件等都是很有收藏价值的资源。
3、学校自建的特色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是学校丰富电子资源的必要渠道,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有地方文化数据库,文化名人数据库,学生论文数据库,古籍数据库,地方报纸文献库,专业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可由学校或学校某部门根据既有资源和实际需要建设某一主题的数据库,可以单独建设,可以部门与部门合作,也可以校内单位与校外单位合作,还可以师生合作,途径和方法应是多样化的。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4、教学部门的学习资源
高职院校除了积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要从实践、应用、测试、训练上多动脑筋。资源内容建设要契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如各类考级考证,专升本,计算机技术学习,专业学习等;资源形式建设要倾向于学生的喜好,学生一般喜欢分享软件包、小程序、电影、动漫画,游戏等;还可以向媒体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推送电子学习资源。
5、授课教师分享的电子资源。相比学生而言,教师的多媒体学术资源来源渠道会更广一些;高校教师一般是硕士学位以上,学术搜索经验丰富;教师对专业资源的关注度要比学生高,对专业资源获取的敏感度高,对学习资源辨析的能力也比较强。教师分享电子资源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少走一些弯路,获得比较直接的帮助。(二)从社会层面获取的多媒体资源
从社会层面获取的多媒体资源主要来自于:官方提供免费获取,商业付费获取,非营利性机构免费获取,社交关系获取等。
1、专业阅读平台提供的阅读资源。除了起点中文、中文在线,网易阅读,当当阅读、京东阅读等大型阅读平台,一般手机也有自带的阅读软件如华为阅读,小米读书等,大型社交平台也有阅读软件如微信读书,百度阅读,腾讯阅读等,每一个阅读平台的藏书是不一样的,但大多为通俗读物,广告推送也多。微信读书资源相对丰富,分享获无限卡和阅读时长兑换阅读币比较受欢迎。目前,快看漫画、腾讯动漫、满意漫画等漫画阅读平台和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听书平台也广受人们的欢迎。
2、各社交平台推广和分享的一些资源。学生是社交平台信息资源分享的重要群体,大学生没有收入,分享资源是省钱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很容易成为盗版的消费者。很多同学关注微信、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获取信息,这些平台固然成就了一些精品和一些名家(如逻辑思维,秋叶PPT就是在这种情境下成长起来的),但主要功能还是交流和宣传,内容往往短小而繁杂,大部分起的是信息告知和信息推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