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这对我国制造业提出新挑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培养符合智能制造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型人才,已成为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战略命题。
“大湾区智能制造”、“中山智能制造”为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我市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中山,依靠制造业起家,是典型的“工业大市”,身处“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中山必将围绕建设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高精尖”装备相关产业,当好“中国制造2025”先行军。
产业结构的转型对制造业人才提出新需求:产业结构的转型对不同领域制造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养同样提出新的需求,智能制造型企业中具备流程化操作技能的一线操作工人已经饱和甚至过剩,企业更加关注的是制造业人才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维修等更高阶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在智能制造背景之下,产业结构的转型使得企业对于高端复合型人才产生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人才规格的转变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作为制造业人才主要来源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必然应当吻合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所要求的人才规格。然而,制造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制造业人才一方面存在结构性过剩,大量的传统产业工人供过于求,其能力结构已经无法契合时代需求;另一方面,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十分短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难以为继。再如,由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有限,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过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无法培养出智能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由于智能制造时代引发了人才规格的转变,高职院校作为制造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其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改革面临着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