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行业以节目生产为主营业务,财务部门定期对费用支出进行核算,整理成本数据资料。现有成本核算体系大致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全台(集团)层面、各频道层面和节目(项目)层面。成本核算是在这些不同的层面采取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在全成本机制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成本的分类和归集。
各单位现在的成本核算体系对支出情况的核算已经比较完善,但成本数据更倾向于单纯的“记账”和“罗列”。任何事物具有相对性,成本当然也不例外,不论支出的费用多与少,广播电视行业的结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播出、收视、收听与口碑。成本高的节目,如果具有高收视好口碑,那本节目不仅能带来高的社会效益和广告收益,以后一系列节目也会产生带动效应;而反之成本低的项目,虽然节支情况好,但不一定能保持好的收视,从长远发展来看,反而也许那些支出会成为沉没成本。成本核算要求对每笔费用支出都要做好记录、进行归类,核算的主体是“成本”。这使的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注重对财务数字的记录和分配,而对与非财务指标的关系、数据背后的意义有所忽视。
例如,从某次分析中看出,在制度、政策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某节目设备使用费成本同比上年同期减少44%,制景服化道费用同比上年同期减少87%。这几项费用的大幅度减少对分析抛出了难题:是该频道积极实行开源节支、降低成本的结果,还是核算周期等原因,抑或是业务缩减,市场萎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从我们得到的财务数据和会计记录,并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
单从成本支出数据看,并不能发现成本异常的原因,简单数字的比较对决策的影响微乎其微,这就失去了成本核算的意义。各单位应加强成本分析,以市场为导向,找出成本内在价值,通过成本分析达到成本控制目的,提高单位成本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