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涂鸦期(1-3岁)—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
孔起英认为:儿童具有发展审美能力的生物学潜质。这个时期的儿童很难准确地画出一幅画,只是涂涂画画,但是也会受生理因素的影响选择相对较为明亮的颜色和多种颜色进行涂画。多种颜色的使用说明他们初步具有分辨颜色和选择的能力,但是不会去考量画面色彩的协调性,和颜色使用的准确性。也不会去哼唱一首调,但是在听到节奏较为明朗的的曲子也是会有天然的反应的。这些事实表明,这些已经是儿童审美的萌芽了。
(二)象征期(3-5岁)—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心理学特征
3-5岁的儿童审美则表现出更为突出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儿童美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常会听到他们的交流说:"你今天真漂亮!""你的裙子真好看啊,我也想有一件这样的"甚至在一次团体活动中,需要儿童自行装扮自己,他们会互相表达自己认为美的样式或者向其他小朋友炫耀自己的服饰等。在美育活动中,儿童在听到大提琴的琴声认真的听着,甚至是什么乐器都不知道,却表达出很喜欢的情感态度。在绘画实践活动中,绝大多数的儿童也会在绘画结束之后,主动去查看同班同学画的相对较为出色的绘画作品,儿童也是会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绘画作品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讲述自己的实践过程和个人创意特点。
(三)学习期(5-7岁)——具有行动性与个性化特点
这个阶段的儿童己能摆脱固有的动作并具备对以往见过的事物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动作思维转变成了形象思维。这一特征表现在对具体情境的分析、透视、冷暖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你问他们"车是什么样子的形状有几个轮子等",他们能够分出具体的车类说明,"轿车有四个轮子,是类似长方体;摩托车是小一点有两个轮子等等"甚至有的儿童还会继续讲述飞机和坦克等等。在绘画方面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画上自己个人爱好相关的玩偶等。在一次美育活动课上问他:"你画的这个是什么?是小动物么?"儿童答"是我们家的玩具,是可以变形的变形金刚,它可以变成车,也可以是机器人"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生活场景的物品进行创作,而不单单是画老师所教授的大树、花朵和苹果了。有的儿童,会像小大人一样照顾自己的玩偶,并给娃娃穿上自己设计的小裙子,扎上自己喜欢的红色小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