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在,人类社会处于不断的变革当中。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对于那些储备广博知识、具备战略眼光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学科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应对新时代的号召和挑战,高校应当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大学教师作为高校的教学实施主体,应不断强化通识教育的意识,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只有通过不断输出通识教育带领学生辩证地思考,清晰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能让学生领悟我国文化自信的精髓,最终走向世界。
大学教师增强自身的通识教育能力,不仅需要对通识教育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还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对教师整体知识架构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拥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应用不同领域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获得及管理这些知识,例如,1.定期进行校内外,海内外通识课程观摩学习,从视野开阔的资深教师那里汲取经验;2.参加跨学科学术研讨交流会,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多交流探讨,与不同的思维碰撞融合;3.绘制个人的通识教育思维导图与知识地图,从个人学科专长出发,不断拓宽交叉学课的知识脉络,从而形成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
例如,《跨文化交流》课程,其背景有文艺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政治、地理等,通过绘制通识教育的思维导图,将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整合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棵知识树,通过制定重点理论框架,梳理知识脉络,以实证研究与资料库案例为补充,让学生品尝到滋味若干但源于同一棵知识树上结出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