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秦始皇嬴政的领导艺术赏析
 
更新日期:2020-04-13   来源:青年文学   浏览次数:35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成为领导者的韬光养晦之路公元前274年,嬴政的父亲嬴异人刚即为三年便病甍,一个巨大的历史机会摆在了年仅十三岁的嬴政面前,此时六国在最强大的秦

 
 1、成为领导者的韬光养晦之路

公元前274年,嬴政的父亲嬴异人刚即为三年便病甍,一个巨大的历史机会摆在了年仅十三岁的嬴政面前,此时六国在最强大的秦国面前苟延残喘、摇摇欲坠。但初登王位的嬴政并没有享受到权利带来的滋味。庄襄王异人在临死前将尚在年幼的嬴政托付于权倾朝野的相国吕不韦,“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此时,吕不韦作为先王的顾命大臣才是秦国军政的实际掌控者,一言九鼎,无人能敌。而嬴政作为秦国名义上的领导人,由于现实的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个时候他选择韬光养晦、避其锋芒,在成年加冕亲政的前几年中,嬴政对于国事战事不发表任何言论和看法,一切以吕不韦为尊。在这几年中他勤读兵书,不断壮大自己。公元前238年,嬴政已满十八岁,加冕亲政,并随着嫪毐叛乱的发生,嬴政一举平叛,并同时将国家军政大权收回手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秦国领导人。

作为初登王位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嬴政来说,他深知自己所处的真实情境的变化,在自己年少、势单力薄时,并不能与权倾朝野吕不韦强行碰撞,他明白自己的目的是等到成年加冕以后,便可以有所手段,名正言顺的成为秦国的实际掌握者,所以他选择了一条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之路。这在领导情境中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依势而行的领导方式,嬴政蛰伏数年之耐心、拨乱反正之果敢充分体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艺术。

2、修正决策的领导艺术

公元前237年,嫪毐案刚刚结束,又发生了“逐客”之事。此事的导火索是郑国间谍案的暴露。郑国是韩国有名的水利工程师,在当时名闻列国。嬴政登基后,秦国对外征伐不断,愈来愈强,使处于中间四战之地的韩国饱受兵戎之苦。韩国知道自从秦国强大之后,便经常修建大型工程,大兴土木,于是酿成了战国史上最悲剧的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笑话。《史记·河渠书》记载: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耗费巨大且能造福万民的千古工程竟然是一个阴谋,秦国上下一片哗然,加之嫪毐、吕不韦案正在闹的沸沸扬扬,嬴政愤怒异常,立即下令“大索、逐客”,要求所有除秦国人之外的在秦国担任客卿的“外国人”一律限期离开秦国,其中就包括了准备在秦国大施拳脚的李斯。而李斯在被逐的路途中,向秦王送上了《谏逐客书》,写到: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嬴政读过《谏逐客书》之后幡然悔悟、后悔不迭,连忙命人追回李斯与被驱逐的外国客卿,并且向他们致歉。

嬴政对于逐客前后态度的转变,表现其作为领导者在作出错误决策后能够及时清醒,并做出补救措施的领导能力。领导者能够及时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错就改,这是非常难得的领导品质。而嬴政通过对其决策的修正,将即将流失的大量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干才留在了秦国,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和统一后的各项事业创造了人才方面的条件。

公元前226年,秦国已然灭亡韩、赵,燕国也只剩残余势力退居辽东,秦王嬴政于是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荆楚大地。在征伐之前庙堂决策的时候,嬴政先问一路追杀谋划荆轲刺秦的公子丹立下赫赫战功的年轻将领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不假思索的回答,二十万足矣。嬴政又问大将王翦,王翦回说非六十万不可。嬴政于是认为王翦老矣,投鼠忌器,还是李信少年果敢,壮勇刚毅。于是任命李信攻打楚国。而李信由于被前期的胜利冲昏头脑,轻装冒进,结果楚军诱敌深入,回头反击,秦军死伤惨重。当李信战败的军报传来,嬴政雷霆震怒,愤懑不已,便立即乘快车到回乡养病的王翦的故乡频阳,当面向王翦致歉,并请求其复出领军打仗。王翦则对嬴政提出了一系列的对于军事自主权和物质生活的一些要求,请求秦王使其领兵六十万,并且多赐良田、豪宅、园林等。行军途中又前后五次向秦王请求多赐良田。而对于大败而归的李信,嬴政盛怒之下并没有将其处死,而是让其戴罪立功,领军破灭燕齐。嬴政对于王翦的亲自上门道歉并且对于其要求通通予以满足,这在有记载的秦国乃至战国史上都是寥寥无几的,而且对于李信的宽大处理,选择相信,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

嬴政作为庙堂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在此次灭楚的整个过程中,其非凡的领导才能表现的淋漓致。善于知人用人,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对犯错的部将选择相信,这是嬴政能够统一天下的最可贵的个人品质。一个优秀的领导必须是由清晰的价值导向,明确目的,并且要抓住时机,知人善任,懂得放权,引导和服务优秀的员工进行价值创造,最终才能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3、超高回报的领导效能

在秦王加冕亲政到驾崩的整个人生中,嬴政虚怀若谷,充满了对人才的渴望并且知人善任,敢于放权,做好优秀人才的服务者,而这些人才也带给他超高的回报。他的任人能力、领导效能是他作为一个伟大领导者熠熠生辉的地方。

拿破仑曾说过,一支猛虎领导的由绵羊组成的军队能够打败一支绵羊领导的由猛虎组成的军队。可见强大的统帅对于战争胜负至关重要,更何况秦国军队大部分为精锐部队,被称为“虎狼之师”。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和臣民的宽广胸襟海纳百川 ,对于来秦的有识之士予以厚待和尊敬,秦国的人才数量也冠绝列国,自秦孝公到嬴政的七代秦王中嬴政时期的人才数量又在七代中是最多的。对于人才济济的庙堂,嬴政坚持和发扬秦国开放开明的用人传统。在用人政策上,嬴政即善用谋臣,又善用将帅,知其所能,用其所长,使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独一无二别人不能替代的作用。他手下有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王翦父子、蒙氏父子等军事将领,也有像吕不韦、李斯、姚贾、尉缭等谋士。虽然很多将领和谋臣都不是秦国人,他都能给予重用。而一旦任用就充分放手,做好幕后的服务支持工作,全力发挥所用人才的才能。

对将帅,饱读兵书、运筹帷幄的嬴政也能够充分尊重他们的指挥权和决策,从不在后方掣肘,使统帅拥有绝对的权利以应付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 王翦伐楚时,带去六十万大军,这几乎是倾国的兵力。 连王翦自己都觉得位尊权重,唯恐嬴政生疑,妨碍自己的独立指挥。 但嬴政对他完全信任,让他按自己的思路和战略方针,痛快淋漓地打赢了这场战争。 对谋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将其正确的意见化作政策和策略,如反间计的应用,他是综合了尉缭、李斯、姚贾等人的意见。 他放手让姚贾携重金珠玉出使四国,不问这些重金珠玉的去处。 韩非提出疑义后,经姚贾一番解释,他不予追究。 而且,此期的嬴政,能够广泛听取不同意见,从善如流,以改正不正确的决策。 而这些人才的运用是他能够统一天下的根基所在。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其中领导者的谋略、对下属支持和信任是团队的方向标,是团对成功的基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秦始皇嬴政的领导艺术赏析

下一篇: 秦始皇嬴政的领导艺术赏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