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训为手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启迪创新意识为目标的系统教学工。与其他工科专业一样,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是由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训两部分组成,从工程认知、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属于工程认知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为从事本专业的生产实践与创新设计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机械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由理论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三部分组成。基础实验包括物理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等实验课程;专业基础实验包括括工程力学实验、机械原理实验、材料力学实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气动与液压实验等实验课程;专业实验具有专业特色,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机电控制工程实验和机械故障诊断实验等实验课程。
(2)工程实训
工程实训属于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在培养学生工程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机械类专业的工程实训教学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训包括课程设计和工程训练两部分,在校内实训中心或实践教育基地完成,通过模拟真实的工程环境,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中各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工程项目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在校学生参与校外实训打下坚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基础。校外实训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是培养与检验学生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平台。
1.2 传统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五部分组成,其中教学管理体系是高等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完成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有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运行过程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三部分组成。传统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基于“行政班”为教学单元的管理制度,这种教学管理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实施的过程中以“行政班”为单元制定与实施每学期的实践教学计划,便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
1.3 传统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不足
机械类专业除了具有应掌握与机械专业相关的多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终身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技术交流、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和以团队方式完成工程设计的经验与能力。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以“行政班”为单元的教学管理模式,所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中实训对象相对比较稳定,学生和实训指导老师被动地接受学校提前安排好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时间,很难体现当前高等学校提倡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理念,且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上存在着较大不足。
不利于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机械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机械工程、电工电子和控制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知识,这就需要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校期间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学习能力,自主地选择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但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每学期以行政班为教学单元制定每个行政班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强制执行,剥夺了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其他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时间与权利,不利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对自己感兴趣专业知识的获取和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机械类专业人才走向工作岗位后,随着工程项目的变更,工作环境和团队成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机械类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程环境,融入新的合作团队且能在新的工程项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确保工程项目的圆满完成。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下,学生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训时的合作伙伴相对比较固定,很难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随着工程项目的变更与新合作伙伴间的技术交流与沟通能力,不利于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与新合作伙伴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3)不利于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实训项目中,才能激发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和创新的欲望。传统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每个专业的学生必须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缺乏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实践教学项目和实训指导教师的权利,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学生很难得到在自己感兴趣的实训项目中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寻找创新的灵感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无疑阻碍了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