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因素分析
 
更新日期:2020-04-15   来源:职大学报   浏览次数:15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父母的过度保护、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初步形成的两大主要原因2018年入校的大一新生主要是00后,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待自

 
 (一)父母的过度保护、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初步形成的两大主要原因

2018年入校的大一新生主要是“00后”,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待自己唯一的子女,总是情不自禁越俎代庖。不要说解决问题,甚至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就已经替子女解决好了,根本不需要子女动脑筋、想办法。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高达56.72%的同学没有遇到过权利被侵犯的现象。然而长此以往,子女缺乏社会历练,影响子女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其次为了更高的升学率,中小学教育几乎以应试教育为主,不重视法治教育。很多中小学生的主要精力基本上放在考试课程的学习上,很少注重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赫赫有名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的学生为了考上好大学,跑步上食堂、吃饭5分钟,醒着就是上课、看书、刷题,哪来的时间学习不在高考范围的内容?因此不少学生听说过法治思维,但是并不清楚法治思维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二)法治思维获取的途径虽然多但内容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众传媒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网上寻找答案,大学生也不例外,很多大学生了解法律最常见、快捷的途径就是网络,网络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网络是个开放的平台,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混杂,种类繁多,真假难辨,加上我国现阶段对互联网的监管还停留在表层,只要形式和内容不违法,无论真假基本都能在网上传播。这样一来,即使是接受过三、四年大学法学专业教育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快速、准确甄别信息,更别说是刚入学,涉世未深,还未接受过任何法律课程学习,缺乏生活经验的新生。网络中错误信息的传播,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有时甚至会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宣传违法信息,沦为网络暴力的帮凶。

(三)高校《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忽视法律实践,不利于了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不少被调查的学生认为现有的《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的讲授内容抽象、枯燥,过于注重理论,不利于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数据显示:有50.69%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47.59%的同学认为老师应该尽可能介绍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

实际上在所有问题的背后是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信仰的缺失是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最大障碍。众所周知,理性思维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法治思维的养成却离不开法律信仰。美国学者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法律信仰是根源于人类对人性和社会生活的科学分析和理性选择,进而形成的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信任感和依归感,以及对法的现象的神圣感情和愿意为法而献身的崇高境界。只有相信法律,相信法律能解决问题,人们才会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才会注重法治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 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因素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