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本管理信息化环境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
公司信息化建设比较早,截止2017年建立了很多的系统平台,如财务软件金蝶、办公系统OA、研发管理系统PIM、销售管理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但公司不同部门之间彼此独立,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数据信息无法共享,造成业务财务相互孤立,信息无法互通互融的局面。且成本预算收集数据受阻,企业的成本控制无法连通起来,信息化的资源也无法得到合理利用,造成实施效率低下的问题,形成业务与财务的“天然鸿沟”。
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除了要对企业的“财”信息进行核算外,还需要核算人、物、产品、产量等“业务量”信息,并能解释“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生产经营数据背后的“故事”。因此,伴随企业发展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构建大智移云背景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二)成本核算方法未能与时俱进
财务共享中心必须有多维度的大数据作为支撑,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不再是以传统的平均成本为基础,而是以能提供差异化的多维度的大数据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越精确,那么应用价值也越高。而作业成本法对企业进行了价值链分析,将成本的计算深入到了作业层面,可以对所有的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并动态反映。这样的成本核算方法能比较准确的匹配设备投资和研发成本等,比较适用于未来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通过调研发现,菲柏公司目前仍采用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适应成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产品成本核算,不能做到准确分配产品成本,导致产品有“成本转移”的风险,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人工智能带来了生产的自动化,车间工人大幅度减少。相对应的造成了高额的研发成本和设备成本。企业内知识型的研发人员大幅度增多,这些成本必须通过一定的分摊方法,归集到具体的产品中。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仅考虑有限的成本动因,这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将导致成本分配的不准确,不能为生产经营提供更有效的信息,不利于做出正确的产品决策。
(三)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企业成本管控意识应该贯穿各个部门,就生产运营的流程来说,公司从采购,到生产,到入库,再到销售,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出现控制的漏洞,都有可能导致下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资源与成本的浪费。但是,很多企业认为成本核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成本管控是生产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企业成本管控缺乏全员参与意识,成本控制无法深入每个基本生产与辅助生产环节。经过调研发现,菲柏公司成本管控意识淡薄,考核方法过于传统落后,缺少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