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层面的“理实融合”是指职前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此,职前教师“理实学习”的融合实质上是双向螺旋式融合。研究性教学是这一融合模式得以贯彻与落实的中介与载体。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上,研究性教学主要包括研究方法学习以及学士和硕士论文撰写;在教学方式上,研究性学习是师范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几乎贯穿于所有的课程教学之中;在教学角色上,教师教育者和实践导师都扮演着教学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都在教学与研究中为职前教师示范并指导他们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螺旋式深度融合。
(一)教学内容:“以研究方法为载体”实现“理实学习融合”
在教学内容上,于韦斯屈大学的研究性教学主要围绕研究方法的知识与运用,设计了以理论学习为主的科学知识模块和以问题研究与方法应用为主的学位论文。在科学知识模块,依据三级课程目标构想,遵循由易到难的逻辑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层次设计了“科学思维与科学知识”(5学分)、“建构科学知识: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10学分)、“研究方法与论文研讨会” (13学分)三个螺旋上升的子模块;在学位论文模块,分别在中、高级两个层次设计了学士学位论文(10学分)和硕士学位论文(30学分),学位论文撰写既是训练也是检验职前教师“理实学习”深度融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二者在水平上的不同要求生动反映出“理实学习”的螺旋上升性。
简言之,芬兰将研究方法作为职前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以研究方法内容的螺旋式设计带动和推进职前教师“理实学习”的双向螺旋式融合,为自主型教师的培养夯实了研究性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教学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中介”推进“理实学习融合”
于韦斯屈大学的教学方式独具特色,在研究方法类的课程和非研究方法类的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研究性学习都是统领所有具体学习方法和全部教学过程的主要方法。比如,在职前教师教育中,该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阅读专业文献、课堂教学微研究、研讨会、项目研究等,这些研究性学习方法促使职前教师主动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践,主动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许多问题,也正是这些方法的使用帮助职前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理解理论、建构理论,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最终将二者融为一体转化为自己的专业能力。
再如,为了促进职前教师循序渐进训练“理实学习”的双向融合能力,该校以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研究方法为内容轴,以五个学年为时间轴,将教育学课程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年。几乎每一学年都有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都致力于“理实协同学习”,第三学年没有专门的理论学习,但是却开始学习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学习与使用本质上就是理实的有机协同与融合;第四、五学年更是要求“理实学训”的同步推进,以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决策能力。这样的进度安排为“理实学习”的相互照应、螺旋互动在时间上作出了科学安排。(三)教师角色:“以示范与指导为手段”推进“理实学习融合”
在职前教师“理实学习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教育者和实践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针对传统教师教育者“重理论轻实践”,实践导师“重实践轻理论”等妨碍职前教师实现“理实融合”的问题倾向,芬兰模式特别注重教师教育者的教研示范者角色和实践导师的教研指导者角色。之所以特别注重教师教育者的示范者角色,是因为职前教师常抱怨,“教师教育者一直激励职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各种方法展开教学,但在教师教育者自己的教学中职前教师却从未体验过这些教学方法。”[11] 鉴于此,教师教育者的角色被定位为“既要成为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支持者,又要在教学中成为职前教师的表率。” 换言之,教师教育者既要为职前教师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训练,成为他们学习和研究教学的有力支持者,又要为职前教师在真实情境的复杂教学活动中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作出示范与表率。质言之,教师教育者不仅应成为职前教师“理实学习融合”的指导者,更应成为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