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输出驱动”理念的提出
 
更新日期:2020-04-16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19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行业英语及其交际活动分析据调查,我国高职高专类院校和大学本科类院校的大学英语都有进行ESP教学,行业英语定位准确。比如前者大多会开设旅游

 
 (一)行业英语及其交际活动分析

据调查,我国高职高专类院校和大学本科类院校的大学英语都有进行ESP教学,行业英语定位准确。比如前者大多会开设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秘书英语、会展英语等,通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学生掌握行业基本英语知识,能够用英语进行基本的行业口头或书面交流,实用性较强。后者行业英语定位会因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经贸英语、新闻英语、商务英语,这些课程对专业知识背景要求不是很高,学习目的重在职场交流运用;而有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科技英语、法律英语、生物英语、化工英语等,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英语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以便于阅读专业英语书籍、文献等,满足职场需求。
从以上行业英语特点和定位来看,常见的交际活动形式有:“听—说”式(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听—写”式(用英语进行笔头记录)、“读—说”式(通过阅读英语资料向他人转述阅读内容)、“读—写”式(通过阅读英语资料写出书面文章)、“听、读—译”式(对听或读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口译或笔译)。

“听”和“读”作为主要的语言输入形式,是行业英语交际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属于语言的内化活动;而“说、写、译”是主要的输出形式,体现了交际活动成效的最终形式,属于语言的外化活动。听、读固然重要,但语言最终要通过外化活动加以呈现,即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呈现,从而体现交际的最终目的。体现行业英语交际活动成效的终结形式是说、写、译活动,单纯的听或单纯的阅读活动几乎没有。[3]2-4 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具备专业领域内的ESP知识,掌握流畅的英语说、写、译等表达技能,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多数的ESP课程仍以接受性技能训练为导向,教学的中心仍然偏向于听和读,以“说、写、译”为终结性目标的表达性技能课的学时明显不足。因此,现行的ESP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表达性技能培养。

(二)“输出假说”理论梳理

Krashen的输入理论让我们认识到输入对二语习得重要作用,然而更多的研究证明,输入只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二语习得的产生是输入和输出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Swain的研究最为全面系统。Swain(1985)提出的“输出理论”强调了输出的重要性,她认为输出与输入一样,都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语言交际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输出方面。

Swain(1995)的一系列实验证明,输出有三个重要功能:第一,输出让学习者认识到自身语言能力的缺口——想表达和会表达之间的距离。拥有某种语言知识并不代表能够使用这种知识,而输出的过程可以促使学习者正视自己的语言能力缺陷,启动认知机制去激活已有知识或习得新的内容,从而弥补这种不足。第二,与被动的听和读不同的是,以“说、写、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输出可以让学习者及时得到反馈,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输出,以达到最佳效果。第三,在输出过程中,为达到交际目的,学习者需要主动分析语言符号的使用形式,并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这一过程迫使学习者对已习得的语言知识内化,并转化成自身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Levelt(1989)的口语产出理论,以及Anderson(1982)的信息加工理论中讲到的知识转化过程,与Swain的输出理论呈现出一致性,认为输出可以加快语言知识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提高语言产出的流利性程度。 Izumi(2003)认为输出除了可以提高流利程度,还可以借助内部监控系统,对自我语言形式中的缺口加以注意(noticing the hole)。语言发展的潜在动力之一就是对语言缺口的自我注意,因为交际是个互动的过程,不仅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每个人大脑内部的系统之间,在工作状态也存在互动,正是这种互动使输出者注意并分析自我语言体系的缺口(Scovel 1998)。

目前,国内ESP教学主要呈现出以下现状:1. 对ESP教学认识不统一,缺乏重视度。高校普通英语教学时数过长,专门用途英语不受重视,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没有系统开设ESP课程,缺乏明确的培养方案,且ESP课程设置不够严谨、随意性强,致使ESP教学目前还处于自发、零散状态。2. ESP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落后。目前国内高校的“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国际商务英语”、“工程英语”等ESP课程大多采用“语法教学法”或“翻译教学法”,课堂上教师的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在分析句子语法结构、比较单词或短语的用法,然后再逐一翻译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语言输出的教学活动极少进行,我国现行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仍是以“翻译+阅读”为主流。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秉承重输入、轻输出的思想,课程设置往往以接受性训练为主。而实际上,在经过6-10年的中学阶段英语学习,大学阶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英语语法知识和常用词汇,具备了基本的交际潜能。所以,目前的ESP教学亟须在教学理念上把输出的作用凸显出来,营造输出的自然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找知识缺口,并激发其弥补缺口的欲望,从而激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输出驱动”理念的提出

下一篇: “输出驱动”理念的提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