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作为转变人之生活的伦理学
 
更新日期:2020-04-16   来源:东南学术   浏览次数:43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那么,古代哲学家认为他们的德性伦理学如何能够以这种方式而是实践的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丰富领域,在这里我只能简要地考察希腊和中国传统中的一些

 
 那么,古代哲学家认为他们的德性伦理学如何能够以这种方式而是实践的呢?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丰富领域,在这里我只能简要地考察希腊和中国传统中的一些代表性人物。限于篇幅,我将讨论希腊方面的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以及中国方面的孔子和孟子。不用说,他们每一个的观点都很复杂,每一个都可能有许多争议。 因此,我的讨论仅限于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些一般性观点。其目的不在于详细讨论每个人的观点,而是要辨识出一个共同的倾向,并突出关于伦理学有助于造就更好的人的古代信仰背后的某些启发性的原因。

(一)、苏格拉底:“说出你所信”

在《申辩篇》中,当苏格拉底听到德尔菲的神谕说没有人比他更聪明时,他很困惑,并开始寻找一个反例,以对神谕进行elegxein(反驳、盘问或诘难)(《申辩篇》21c)。他正是这样开始了他特有的哲学活动。描述他的活动的恰当名称,“elenchus”(省察,反驳)来源于elegxein,尽管它是一个现代学术创新而非苏格拉底自己的用语。苏格拉底的诘难术(elenchus)的主题并不限于道德问题,而是对“我们该如何生活”这一道德问题的相关问题考察,这使得这种实践具有哲学意义(《高尔吉亚篇》487e7-488a2;《理想国》352d)。苏格拉底从未考察过诘难术本身的逻辑依据,似乎也并未把他的考察视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这引起了关于诘难术性质、指导原则、范围和局限性的大量争论,其灵感主要来自古格里·弗拉斯托斯(Gregory Vlastos)的著作。

诘难术通常(尽管并非普遍)呈现出这样的结构,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问题X(什么是x?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节制?等等)。对话者自信地断言论点P来回答问题X。在苏格拉底的考察下,对话者发现论点P有问题并试图为它辩护。在这一过程中,对话者接受了苏格拉底引入的前提Q和R。然后在进一步地追问下,Q和R似乎又推出了非P。最终,对话者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种境地,即他既相信p又相信非p,并且对该相信什么感到“不知所措(aporein)”。但是,诘难术并不只是暴露出信念的不一致。更重要的是,它审视了人们及其生活方式。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非常明确地表示他的使命是照料人们的灵魂。诘难术带领对话者去看他的生活是否与他认可的价值一致。被考察的对话者经历了一种自我转化,通常以一种困惑状态以及一种更谦逊的态度告终。那么,诘难术就既不是一种论辩,也不是一种修辞。它不是一种逻辑游戏,也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论证。相反,它具有双重功能,是对人及其信念的测试。然而,苏格拉底的 诘难术又如何把这两个功能结合起来呢?他有什么理由相信诘难术可以帮助人们照料灵魂呢?

苏格拉底声称他考察“你们中任何一个我碰巧遇见的人”和“我碰巧遇见的任何人,年轻人和老年人,公民和异邦人”(《申辩篇》29d,30a2-3)。然而,他对对话者有一个严格的要求。那就是,面对苏格拉底提出的道德问题,对话者必须说出他的真正所信。弗拉斯托斯称之为“说出你所相信的”要求(《游叙弗伦》6b,9d; 《普罗塔哥拉》 331c-d ; 《拉凯斯篇》193c6-8;《高尔吉亚篇》458a1-b1,500b; 《克里同》49c-d;《理想国》I.346)。这是对真诚的要求。一旦对话者说出他真正相信的东西,被考察的信念就刻画出了其人生价值观。因此,由诘难术揭示的混乱和不一致就是对话者自身的。对话者看到他的许多最基本的价值主张是不连贯和有问题的。这样的揭示使对话者正确的意识到,他的生活可能是由不充分的道德信念所指导的,还使他意识到有必要作出某些改变。对这些信念的拒斥会导致对话者自身生活或其中的部分生活受到质疑。

但即使对话者真诚地说出他所相信的东西,当他被引向看见自己的不一致之后,为什么他还愿意反思和修改他的信念呢?事实证明苏格拉底的伦理讨论假定了以下的幸福论心理学:“正是为了善,那些做所有这些事情的人才这样做”(《高尔吉亚篇》468b10;参见499e; 《美诺篇》77c-78b,《理想国》vi.550d11)。所有人都无意识或有理性意识地欲求至善,即eudaimonia(幸福、兴旺发达或福祉)。人们可能持有不同甚至错误的幸福观念,但每个人都欲求自己的幸福。因此,如果一个人意识到他自己的信念是有问题的,这种自身不足感会挫伤他对至善的理性欲求,而行为主体也无法始终如一地追求幸福。

相应地,如果对话者不愿意遵循“说出你所信”这一规则且没有说出一个人准备据以生活的信念,苏格拉底的诘难术将无法起作用。《理想国》第一卷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当色拉叙马库斯认为不公正是好的并且正义不是德性的时候,苏格拉底逼问他说:“我相信你现在不是在开玩笑,色拉叙马库斯,而是在说你相信的真理。”对此色拉叙马库斯回答说:''我信不信,这对你有什么不同呢?”(《理想国》349a-b)。 当苏格拉底再一次要求说:“不要这样相反于你的意见”。而色拉叙马库斯说:“我就要这样回答来取悦你”,(《理想国》350e)。 在对话结束时,色拉叙马库斯自己对苏格拉底说:“就让这些成为你在本迪斯盛宴上的献祭吧,苏格拉底”(《理想国》354a)。这种态度使他难以成为一位合适的对话者。而从《理想国》第二卷开始,他就不再是对话者,取而代之的是两位正派人物,格劳孔和阿德曼图斯。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作为转变人之生活的伦理学

下一篇: 作为转变人之生活的伦理学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