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彝族俐侎人家庭教育的内容
 
更新日期:2020-04-16   来源:教育与考试   浏览次数:17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彝族俐侎人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彝族俐侎人女子在家庭中主要承担纺织、采茶、整理家务及生育和养育后代的职责。女孩从懂事起就开始和长辈学习女

 
 (一)彝族俐侎人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

彝族俐侎人女子在家庭中主要承担纺织、采茶、整理家务及生育和养育后代的职责。女孩从懂事起就开始和长辈学习女工,缝制家中常用衣物、被褥、甚至婴儿摇篮上所系的带子等。除此,生火煮饭、割草喂猪、照顾弟妹这些都是女孩子要学习的,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可以说个个都是做家务的好手。稍大一点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始练习针线活,闲暇帮助家长照看弟妹,做做家务,或者与成年女性一起上山采茶,添补家庭生计开支。

彝族俐侎人男子主要从事重体力活,男孩从小就跟随父辈学习这些体力活的简单技巧,如砍柴、狩猎、耕种等。随着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政策的宣导,俐侎人猎捕野生动物的案例越来越少,猎捕技能主要趋向于学习捕捉野兔、猎鸟、猎蜂等。

男孩及成年男子在家庭中主要承担砍柴、耕作的劳动。俐侎人居住于深山之中,潮湿多雨,家中需时刻准备柴火取暖,因此男孩会经常跟随父辈上山砍柴,农忙时节跟随父辈下田劳作,同时也会从事和学习一些重体力活,如搬运粮食、学习建盖房屋的简单技巧等。如今,随着俐侎山寨交通改善,多元文化交融影响着俐侎人男子的从业观念,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到外面打工挣钱,田地荒芜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彝族俐侎人家庭教育中的宗教教育

彝族俐侎人相信万物有灵,山有山神,火有火神,水有龙王,灶有灶王……每年为供奉神灵以感谢或祈求神灵庇佑,俐侎人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活动的地点常为俐侎人的圣地——色林。色林是俐侎人精神家园的圣土,外族人和女人均不得入内。女子一旦来初潮,是不允许进入色林的,因为经期的女子被认为是不洁的,这种公认的行为准则内化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

在家庭宗教活动的参与上,总是先男后女。每家的正堂都会有天地牌、灶神牌和祖宗牌。每次祭祀时会将鸡头、鸡翅、鸡翘、鸡脚供奉在天地牌,在灶神牌和祖宗牌前供三碗饭和菜。祖宗牌前不设香炉,五代以内的先人将会以蜡人的形式被供奉。位置按男左女右来放置,据说左方为尊位,男左女右有以男性为尊的含义,每年大年初一,必须由男子用艾蒿和清水清洗蜡人,若家中无男子,也需要去家族中请一个男子来清洗。

(三)彝族俐侎人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认同教育

孩子出生,社会成员会以社会公认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来描绘婴儿的未来,希望女婴能像母亲一样美丽、善良、贤惠、能干,希望男婴能像父辈一样勇敢担当,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当儿童进入童年时期,家庭中的长辈则着力打造一个具有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儿童雏形,女孩被要求温顺勤劳,男孩则要勇敢坚毅。家长们希望他们能为今后承担家庭责任做好充足的准备。当所有同龄同性的小伙伴们都做着同样的事情,文化中的孩子们自然认为自己所训练的功课是必须的,自己所学的技能也是理所应当的,久而久之获得相应的角色认同。

彝族俐侎人家庭中经常以男性家长为尊,男性说话办事被认为是更有说服力的。从父权制出发,男性对女性具有统治权和支配权,他们控制女性的劳动;控制女性的身体;控制他们共同的孩子,女性在文化历史中的作用被贬低和淡化。在俐侎人的习俗中,女孩在很多领域遭到限制,女孩不能涉足被俐侎人视为圣地的色林;不能参加当地大型的祭祀活动;不能成为朵希的候选人;不能成为家族继承人……传统的民族习俗和社会性别观念将男孩推向主体地位,而女孩则成为了客体和波伏娃所说的“他者”,也就是说,在儿童主体意识建构的过程中,男孩先接纳并认可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相对而言,女孩就成了客体和他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彝族俐侎人家庭教育的内容

下一篇: 彝族俐侎人家庭教育的内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