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内容相对抽象、深奥,研究对象微观,研究结果专业性强、形象生动性弱,这样的课程特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教学团队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入手,多方探索研究有效方法与手段。
1. 课前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即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精心的、周密的预设。在预设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结合现今高职学生特性,充分利用学生手机这一自有资源,将课程预设阶段的分组、课中学习内容的预习、资料查询等工作任务提前2-3天发布于课程公众号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完成时间和完成地点,而为实现这一预设目的,本课程教学团队开发了课程公众号,里面囊括了课程相关视频、图片、习题、学生优秀作品、知识拓展等内容,同时将曾经需在课上完成的卡片拼图分组法、扑克牌分组法等内容以小游戏、小程序的方式呈现出来。实践证明,这样的预设是十分成功与必要的,在实现信息化教学目标的同时,将与学生形影不离、大多用于游戏和视频的手机转作它途;而学生却在没有监督、时间地点可控下自主愉悦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2. 课中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不断积极参与教学环节[10]。实现学生与手机有效分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抽象性强,缺乏感官性,为助于高职层次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充分发挥高职学生乐于动手的特性,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对某些重点理论知识进行模型化,实现了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体模型,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深化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内涵的深度。3. 课后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为保障学生课后大量闲暇时间能得到有效利用,课程教学团队经多方实践,探寻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 以成就孕育兴趣
现今高职学生自尊心强,自我意识比较突出,但自控力弱,一直以来的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冲突、刚入成人的独立意向与对父母习惯性的依赖心理冲突让他们困惑、矛盾又纠结,教师要因势利导正确指引,尊重个性,互爱互信,积极表扬,及时肯定,勤鼓励,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小事中积累成功的经验,获取成就感和认同感,重拾自信。自信是前进的动力,是有勇气克服困难、有信心实现自我管理的内驱力。在小成功逐步汇集为大成功的过程中,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亦会越来越浓郁。
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彼此承前启后,也即上一个实验/实训的结果会是下一个实验/实训的研究操作对象,对实验/实训结果的分析、处置、保藏就变得十分重要,这部分工作一般都交由学生独自去完成,并责成他们在认真进行课前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下一个实验/实训需要的试剂和耗材的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主人翁的归属感,又体会到了教师、同学对其的信任,很有一种舍我其谁、我很重要的认同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学生的这种良好自我意识感在其他方面会被进一步固定和强化,比如课后上传到课程公众号上的模型作品获得同学点赞,再或如设计的实验/实训方案得到老师的肯定并被当做范本参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