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更新日期:2020-04-16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浏览次数:22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和出发点。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而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功能的根

 
 1.现代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和出发点。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而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功能的根本转变和重新定位,它具有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性,强调对现实教育的突破和面向未来的创新,这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顺应社会变化和教育变革的要求,树立和具备现代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应具备“以人为本,创新为重”的教育观念。就是要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展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其次,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这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营造学习、探索、创新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再次,教师要改变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观念。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那么,意味着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观念也要改变。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目标评价不仅要衡量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还应该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具有创新、创造、创业的素质和能力。

2.创新的人格特质

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个性品质,包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新知识的求知欲、敢于突破和超越现状的创新意识、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对创新目标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等,这些品质都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是创新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说,坚定的自信、坚忍的毅力、开放的思维、自制的意志等都是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必备品格,这些品格为创新主体最终形成创新和创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提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的观点,说明教师的人格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的人格态度、个性魅力以及职业情操等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起着很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人格,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有稳定的创新人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教师要以自身的创新人格特质去影响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

3.新型的知识结构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对传统教育现状的突破和面向未来的创新,它对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

首先,专业知识储备要雄厚。现代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能够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专业前沿知识等。要在精通自己所教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超前积累并保持持续更新,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理想境界。

其次,相关学科知识领域要宽阔。当今社会,科技和知识创新与高校教师科学文化水平紧密联系,教师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在精深的专业基础之上拓宽知识领域,适时了解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学习接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形成丰富、多元的知识结构。

再次,教育科学知识要扎实。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代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掌握高等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而且非常有必要学习现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后,人文社会知识要丰富。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人的创造性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科学知识的教育和熏陶,人文社会知识在促进人的思想解放、行为和道德养成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修养,不断充实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下一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