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石一认为“学校道德领导是教师在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领导者借助大的和专业的权威,将学校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个共同体,从而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
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学校领导管理不能够很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原有的学校管理理论进行更新和补充。他在20世纪90年代所著的《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问世标志着道德领导理论的产生。该理论中领导的来源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的: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专业权威以及道德权威。台湾学者谢文全认为“道德领导是领导者由于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感而行动,借道德权威的效力,从而使教职工对这种义务和责任感作出积极的回应,而这些义务和责任感又源于共同体倡导的家里理念与理想”。蔡怡认为萨乔万尼到的领导理论主要观点是“在教育组织中,道德权威应当超越技术和行政权威,从而将道德权威置于首位,领导者要善于寻找替身;要建立一种“追随”的心态;重视理解团队精神”。邱旭光认为“道德领导就是要构建一种学习共同体,借助道德和专业权威,与组织成员一起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与信念,超脱外在的利益交换,并且组织成员是基于责任感和义务感自发的为组织做出贡献”。
不同的学者对道德领导有着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中小学校长的道德领导理论是以道德权威为基础的,通过共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对下属产生内在的道德共鸣,使其形成自觉的潜在道德约束规范并朝着构建学校伟大愿景而不懈进步,最终是把学校建设成凝聚道德力量的学习共同体。中小学校长的道德领导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校长要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规范的道德行为和完备的道德素质。能够做到将道德权威置于科层权威之上,用道德权威领导实践。其次,中小学校长能够不断更新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将专业基础将专业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学习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专业化的学习共同体。最后,校长要树立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培养合作精神,用文化形式进行领导。道德领导不同于传统领导管理,它最突出鲜明的特点是用道德权威进行领导管理,突破行政官僚制度上的束缚,有利于激发学校组织不断创新的活力从而塑造一种全新的校长领导模式。本文是从中小学校长角色重塑的角度——由校长扮演不同角色趋于道德领导角色的演变,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借助道德领导理论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措施,最终目的是以中小学校长领导角色的重新定位来不断改善校长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