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入积极分子入党积分制,把好党员发展源头关
入党前教育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重要一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行积极分子入党考察积分制,使入党前培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思政政治素养”、“道德品行”、“学生学业”、“学生工作”、“学生生活”、“入党材料”、“培训班教育”等量化考核,全方面审查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根据量化考核结果,对积极分子进行排序,排序靠前的优先发展。此外,对思想作风不端正、期末考试不及格、党校考核不通过等情况的积极分子实行一票否决,从而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
2. 建立健全预备党员考察监督制度,促进素质再提升
为了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在把好党员发展源头关的同时,从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拓展思路,加大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力度,建立考察制度。通过日常管理和过程管理两大视角,从政治素养、个人发展、基层服务等方面,循序渐进,构建培养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新型模式,全方位提升预备党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强化预备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先进性意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具体的做法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求预备党员每学期要为其他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上一次微党课;二是为了加强预备党员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决心,要求预备党员每学期要做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三是为了让每位预备党员在课堂之外学习到更多的前沿知识,做到与时俱进,要求他们每学期听一次与时事政治有关的讲座。此外,学院党委还可以以学生党支部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促进预备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国内外时事政治等的深度理解。一步步将党建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此优化基层党建工作环境,激励广大预备党员在今后成为政治坚定、素质优良、务实发展的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
3. 正式党员培养常态化,强化党员再教育
在注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养的基础上,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对正式党员的再教育工作。高校可以形成二级学院党委、党支部和党员个人三步走方略。鼓励学生党员展示党员风采,树立党员形象,要求他们参与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预备党员综合素质提高班,与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一起受教育;通过常态化党支部会议和党日活动,使正式党员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沿;通过个人自学和党员互助,使正式党员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正式党员的再教育、再培训,通过党员持证上岗、党员宿舍挂牌、党员风采展示、学系列讲话微党课等形式,使所有党员成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