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电影《西风烈》阐释红军震撼人心的舍生取义精神
 
更新日期:2020-04-16   来源:电影文学   浏览次数:24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新时期新疆电影界为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挑战重大军旅题材电影,迈出坚实的一步。2006年新疆阳光雨露电影制片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军旅电影《西风烈》,由

 
 新时期新疆电影界为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挑战重大军旅题材电影,迈出坚实的一步。2006年新疆阳光雨露电影制片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军旅电影《西风烈》,由丁宁担任编剧,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导演董玲执导。该片反映红军西路军的英雄事迹,2006年《西风烈》荣获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优秀影片奖。《西风烈》以红色革命时期我军战史上红军西路军大规模、成建制的军事行动以完全失败而告终的极为罕见的惨烈事件为背景,以现在依然还健在的少数的红军西路军人为影片的人物原型,反映了西路军与国民党军阀马步芳作战败北后的故事。敢于正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挫折和失败,本身体现了当下社会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历史的进步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20世纪30年代红四方面军前锋部队组成西路军向青海西征。西路军2万余人与10余万长期盘踞在青海和河西走廊的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部以及地方反动民团英勇作战数月,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幸存的3000余西路军只有400多人到达新疆星星峡谷根据地。到达新疆的久经考验的西路军余部,成为中国特种技术兵部队的先驱。后来,这些特种兵在人民军队机械化部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电影《西风烈》并不是探索红军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的,而是展示红军西路军在大部队失利后,幸存的西路军转移,剩余的少数红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与国民党马步芳部队鏖战的悲壮历史场景。担任掩护任务的西路军和主力部队一样缺衣少食、缺少弹药枪支,没有根据地、没有援军。这些红军战士精疲力竭地徒步在荒山峻岭、戈壁砂砾上,在烈日炎炎下、在黄沙肆虐中,在暗藏的沼泽地里,与兵强马壮、给养充足的马步芳凶残骑兵团孤军奋战,殊死搏斗,视死如归。不断的人员牺牲并不能阻挡离群的红军战士寻找组织,寻找部队的执著。

《西风烈》真实地展现了西部祁连山区连绵的山脉,巨大荒芜的山石,宽广陡峭的峡谷,马家军匪徒骑兵队的雄壮彪悍,散落在山涧的红军西路军的弱小顽强。影片以几个小战士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遭遇,再现了红军西路军20世纪30年代的悲壮往事和心路历程。影片结尾补叙了两位在世的老红军战士的访谈,极大地增强了真实说服力,这两人也就是影片中首长警卫员二娃子与战士肖立清的原型。

《西风烈》也真实地展现了各具特色的红军形象。影片通过个体士兵与独立妇女团女战士群像,窥一斑而见全豹,成功塑造了英勇不屈的西路军的整体形象。影片中有名有姓的红军战士只有几个,作为存活者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是二娃子、肖立清、黄巧英。二娃子所在的团,负责在梨园口掩护仅余的西路军转移;整个团几乎全军覆没,二娃子是唯一的幸存者。弹药急缺的西路军独立妇女团的女战士们在祁连山口负责阻击敌人,临危不惧地打出子弹和扔出手榴弹之后,女战士们就被彪悍的马家军骑兵团层层包围在中间,肆意砍杀。这一酷烈的惨景,影片由近景推向远景,留下空白让观众去想象。最终妇女团只剩下唯一一个女战士黄巧英。

其余西路军幸存者以战士甲,乙,丙代称,他们和大部队走散。这些幸存者分别来自牺牲惨重的西路军各支队,他们散落在赤裸的祁连山的山坡上或山谷中,在饥寒交迫中一路西进,寻找大部队,不时和零星的幸存者相遇,又不时遭遇强悍凶残的马家军的追杀。西路军虽然整建制失败,但是没有一个降兵。影片通过西路军战士之口“为了死去的人,我们必须活着!”阐述了西路军文化的精髓“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西路军战士赴汤蹈火,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西路军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在现实中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和振兴,西路军为国奉献生命,死而无憾!历史上牺牲的上万西路军战士,他们为国捐躯,没有留下姓名。影片中只提到了一个有名字的普通士兵鲁定坤,他是在安西被打散的战士,没有牺牲在战场上,永远地消失在沼泽地中了。鲁定坤是很多饿死、冻死、淹死等非正常死亡的战士缩影。红军战士在祁连山里遭受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马家军敌人追杀的双重考验。影片中西路军干部留下名字的只有少数几个,包括以字幕的形式补叙的独立妇女团政委吴富莲被俘后吞针自杀;正面表现的身负重伤,四肢残缺的年仅23岁的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被马匪炮轰牺牲。

《西风烈》通过西路军人物形象,无论是幸存者二娃子、肖立清、黄巧英,还是牺牲的官兵群像,成功刻画了西路军的军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党国家民族无限忠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为国捐躯。西路军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上屈原、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脊梁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西风烈》除了正面表现西路军的大无畏精神外,也表现了迫于马步芳匪兵的淫威,战争的残酷,导致人性的软弱。红军来自苦大仇深的底层人民群众,祁连山区河西走廊一带是马步芳的老巢,人民群众基础薄弱,个别群众见利忘义,为马匪通风报信。二娃子亲眼目睹了一个出卖了红军伤员的樵夫,并将其砍死。西路军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也有心理脆弱的战士。战士甲看见了红军战士被杀害的战场,深受刺激。不久,受到刺激的战士甲,误杀妇女团战士刘姐,战士甲的精神彻底的崩溃了,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最原初的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红军西路军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继承拓展,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升华,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2]。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电影《西风烈》阐释红军震撼人心的舍生取义精神

下一篇: 电影《西风烈》阐释红军震撼人心的舍生取义精神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