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善治理论的内涵
 
更新日期:2020-04-17   来源:高教学刊   浏览次数:31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善治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来看,善治理论发源于治理理论,是治理理论的拓展和超越。换而言之,善治是治理的最理想状态。治理一词最早源自16世纪的法

 
 从善治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来看,善治理论发源于治理理论,是治理理论的拓展和超越。换而言之,善治是治理的最理想状态。

“治理”一词最早源自16世纪的法语,被启蒙哲学家作为开明政府对市民社会的尊重相结合中所向往的一个要素。20世纪90年代以后,治理一词的含义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术界也对治理理论有了很多新的解释。其中,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年《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对治理做出的定义具有较大的权威性。该报告对治理做出如下定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治理理论的出现使学者们能够解释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的失败和政府的失灵,但是治理也并非是完美的,有效的治理必须建立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佳的基础上,于是善治理论就应运而生。俞可平指出“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善治应该具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和回应五个基本要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高校则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高校学生工作则是孕育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善治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善治,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各项改革发展事业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善治理论的内涵

下一篇: 善治理论的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