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教学平台往往偏重于学生的需求,对教师的需求不够重视。课堂派对师生双方都比较人性化,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也充分考虑了教师的需求,在课前不仅有强大的“助学”功能,也有强大的“助教”功能。课堂派既可在电脑端使用,也可在移动端使用,但因当前移动端课堂派的功能受到某些限制,建议教师多在电脑端使用课堂派,学生在移动端使用课堂派即可。
(一)课前助教: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收集分析学情,实现对学生预习的有效管理。
1.教师精选文档、图片、声音、视频及网址链接等相关教学资料上传到课堂派“资料”中,其中不便下载的网络资源可放在课堂派“资料”的“外链资源”中,设置好网址链接即可,以备学生预习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调用。教师通过课堂派可随时查看学生对相关资料的下载和使用情况。
2.教师可通过课堂派的“公告”发布预习导案,根据学生专业、兴趣、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等的差异可设置一些选择性的任务或试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性地预习,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3.教师可通过“话题”功能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案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分组讨论或辩论,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发言的情况,即时进行引导。
4.教师按章节在“个人备课区”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备课区,并通过“互动”中“新建课件互动”将已做好的课件上传至相关章节的备课区中,然后点击课件名称进入“互动编辑”环节,精心设计互动题目,在这一环节,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及预习情况等因素,力争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契合学生兴趣点的互动题目,注重趣味性与时效性,但需注意“互动”也要坚持“适度原则”,过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往往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系统讲解,不能仅仅靠互动完成教学。互动设计完成后,教师可将课件分散或批量添加到相应的班级中,并通过“互动”中的“课件互动”可以发布给学生预习,教师通过“预习详情”和“数据统计”可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
通过以上多种途径,教师运用课堂派可方便、快捷地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准确的学情分析。此外,在课前助教阶段,教师之间还可通过共建“小组备课区”、“课程资源”进行自由互动,相互分享教学资源,同时也可通过课堂派“文库”搜索相关资料获得在线帮助和支持。(二)课前助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完成各项预习任务。
1.学生在课堂派“公告”中认真查看教师发布的预习导案,根据预习导案充分利用课堂派“资料”中的相关资料和教师在“互动”的“预习管理”中发布的课件进行预习(如有选择性任务,可进行选择性预习)。在预习中,学生如发现“疑问”,可在预习的相关课件上标注;如有自己的体会或建议,可写在相关课件的“评论”中。预习过程中,如果在其他方面发现问题,可记录在笔记上或者“私信”求助其他同学,上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讲这些问题。
2.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话题在课堂派“话题”中积极发言,认真参与讨论,在分组讨论中注意与本组同学的协作。另外,学生在预习中如果发现与预习章节相关的时事热点、资料、案例或其他较好的话题等,在符合宪法、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均可发布到课堂派的“话题”中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