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即医者在行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坚守的高尚品质。包括医生和患者、和社会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长期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素质、道德意识和优良传统、职业习惯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在行业中作为一名合格的医者。医务人员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主体力量, 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医术水平、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 进而影响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医者,善良的内心品质、强大的心理素质、善于思考与提升的意识都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首先,行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心要善良。医者治病救人,对象极其特殊,原则上不能有一丁点差错。时刻表现出“恻隐之心”,有利于得到患者的喜爱和信赖、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治愈疾病。其次,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医者不是救世主,遇到生死难题时,要用最好的精神状态找出最适合的对策。强大的心理素质是行医旅途中的“挡风板”,经不起大风大浪,就很容易被打压的一蹶不振[15]。另外,医者不可或缺的一点是要学会“自省”,重视思考与提升。我们不仅应认真学习知识,还应该在医学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发扬,包括但不止对于疑难杂症以及外科术式的新思路提出等……养成这样的职业素养,有利于祖国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医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