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孙思邈“精”“诚”思想的阐述
 
更新日期:2020-04-21   来源:教育观察   浏览次数:2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阐述了其医德思想精与诚,明确指出理想的大医形象,除了要具备精湛的医术,更要拥有高尚的医德。技术之精。孙思邈强调的术精体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阐述了其医德思想“精”与“诚”,明确指出理想的“大医”形象,除了要具备精湛的医术,更要拥有高尚的医德。

技术之“精”。孙思邈强调的术“精”体现在两点:“至精至微”和“精勤不倦”的态度。《大医精诚》开篇引用了东晋学者张湛之言,“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经方之难精,源于病人病症之复杂,学医之人必须保持严谨求真的态度。孙思邈强调: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病症有内在病因相同而外部症状不同、内在病因不同而外部症状相同的情况,这些病症的复杂程度不是仅仅靠着人的耳目等感官就能轻易诊断的。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医者一定要因人因病因时因地,结合病人的体质病征病史等诸多因素,“善于明辨”才能准确确定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以“至精至微”的态度行医。“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决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炫耀才能,通过草率的快速诊治来猎取名誉。要“胆欲大而心欲小”,治病用药要如“出生入死”般胆大;看症辨病要如《诗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心细。万不能在“绮罗满目、丝竹凑耳、珍馐迭荐、醽醁兼陈”的诊治环境中迷失了医者的初心,而要忠于医道,心无旁骛。

面对疾病的复杂多变和长久以来的“经方难精”,要求医者要以“勤”来弥补。“精勤”,在于广阅典籍中探究用药原理,更在于临床实践中长期地积累经验,在经验和典籍的基础之上因病施方。正如孙思邈在《大医习业》中讲: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

医者“济命扶危”的最基本前提是要熟悉医理,才能做到更准确地因病施方。绝不能有“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等肤浅荒谬的认识,成为“大医”的路径在于“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在于专勤地探究医理,在于治病救人的具体实践,不能道听途说、骄傲满足不知进步,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病人负责。

道德之“诚”。孙思邈强调的德“诚”体现在两点:“普同一等”和“诚心救人”的素养。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并特意将《大医精诚》放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专门立题,足见他认为“大医”最重要的是要端正行医目的,要有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其次才是精湛的医术,并以此来告诫后世学医之人涵养医德的重要性。

《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作为医者应当要有慈悲之心,要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职责,诚心救人,至于其他则应“无欲无求”。那么怎样才算真正的诚心救人呢?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孙思邈认为对待病患,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老幼美丑、亲仇与否,皆应平等博爱、一视同仁,将其视为“至亲”,求之必应,不可“择病而医”。要“智欲圆而行欲方”,行为举止端正不奸邪,不因利欲而违礼,不因见义勇为而内疚。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孙思邈认为好医生的标准之一在于设身处地的想病人之所想,将病人的烦恼视若医者自身的烦恼,不避忌艰险和疲劳,不推脱摆架子,要奉行“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有发现了病症的端倪,就立即行动的一心赴救的心态。即使在病人“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的情况下,也要保持“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只能有难过的同情、怜悯和关心,不能嫌弃脏臭污秽。更不能“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不顾病人的痛苦犹在,而医生却一旁安心无虑地娱乐,这是“人神之所共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孙思邈“精”“诚”思想的阐述

下一篇: 孙思邈“精”“诚”思想的阐述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