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学区制改革中教师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机理
 
更新日期:2020-04-22   来源:时代经贸   浏览次数:18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学区制改革对于教师个人以及群体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从以往的学校人转变为学区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在《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要不断深化教

 
 学区制改革对于教师个人以及群体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从以往的“学校人”转变为“学区人”。[]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在《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要不断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深入推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从而形成了新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使得教师在学校、学区、县域内全面竞聘与自由流动。这些改革举措为教师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以及跨地区学习与实践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与制度保障。

学区制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共同体

学区制改革中的教师共同体(文中多简称为“共同体”)指的是以教师个人知识、实践经验为基础,基于共同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者项目任务,遵循一定的规则或制度,通过教师集体活动的形式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学区等不同主体发展的一种学区内教师实践共同体。

从现有学区制改革的实践来看,有的学区形成了制度性的教研共同体、培训共同体等教师共同体形式,以此来统筹学区内教师队伍建设;有的学区以名师工作室/坊,由学区长学校牵头负责,组织特级教师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教学骨干建立名师工作室/坊,通过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巡讲交流活动,示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有的学区则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要求。

由于掌握的教育和学习资源不同,学区制改革的教师共同体一般由三类主要成员组成:主体1-具备知识和实践优势的专家、学者、卓越教师,他们可能是大学教授,学校校长,也可能是一线教研员,学科优秀骨干教师,他们对于共同体的目标建构、价值取向、学习方式等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主体2-一线具备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同行教师,也可能是新任教师,这些教师可能处于专业发展的相同阶段、教授同一学段同一学科、承担相同的教育教学项目和任务等,这些共同的特征使他们便于展开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经验,对于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运行及其目标实现起着基础性作用;主体3-支持性资源的提供者,他们可能是本校或其他学校教师、专家、家长、企业人士等其他专业人员,这类人员可能来自学校,更多可能来自校外,他们为教师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性和辅助性资源。这三类主体在共同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分享各自对于问题的理解,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获得共同的知识和价值理念。

学区制改革背景下教师共同体的运行机理

在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师共同体运行过程中,教师学习方式从个体向团队转变,从认知学习向情境学习转变。基于学习目标与预期效果的考虑,教师共同体的规模一般以5至25人为宜。这三类成员遵循情境学习理论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原则,基于不同的问题情境,通过互动合作学习,生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991年,莱夫(Jane Lave)和温格(Etienne Wenger)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中提出“情境学习”的概念,其核心特征体现在基于情境的行动、认知学徒制、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合法”意味着学习者对共同体所享有的资源拥有利用和掌控的权力;“边缘性”指新手学习者一开始可能无法参与所有活动,因此在参与部分活动的同时,基于真实情境通过对专家工作的观察、与同伴及专家的讨论进行学习。[]随着技能和知识的增长,他们能逐渐从边缘走向核心;“参与”意味着在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中学习。这里的参与首先是基于经验的,一个人从经验角度对他的同伴的经验的参与,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实现自身,这是由其所在群体的本质结构决定的。[]

1.不同主体在教师共同体中的合法性

共同体中三类成员掌握着不同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天然地处于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心智和认知模式,各自拥有独特的学习资源,他们在参与共同体运行的过程中,随着对自身及其他主体资源的挖掘、分享及合作利用,获得他们在共同体中的合法身份。

2.教师共同体的自我循环与自我更新

在情境学习的过程中,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共同体成员通过对自身学习资源的挖掘利用,“采取积极的、反思性的、协作性的、促进成长的学习取向方式,来面对教学和学习中的谜团、问题和困惑”,生成新的知识,规范以及理念。在此过程中,新手教师逐渐从边缘走向核心,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共同体的自我循环与更新。

3.教师共同体与社会系统的互动

共同体处在一个更为广泛和开放的社会系统中。一方面,教育系统之外的社会成员对于共同体的运转提供重要的支持;另一方面,共同体的学习成果可以反哺社会,增进社会公平、民主与正义,形成共同体与社会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

学区制改革中的教师共同体,由于其实践特征,一般目标集中在提升教师技能、创造探究知识的文化环境、提升教师在领导和学校管理方面的学习、促进新任教师学习、作为教师学习的先决条件减少孤立、追求社会正义与民主等领域。[]基于这些目标,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复杂性,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师共同体主要围绕着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育研究等领域展开教师合作学习,基于不同的问题情境,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学区制改革中教师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机理

下一篇: 学区制改革中教师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机理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