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心理健康机制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更新日期:2020-04-22   来源:公共管理学报   浏览次数:62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心理健康理念的历史回顾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组织法中对健康理念的认知提出:健康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

 
 (一)心理健康理念的历史回顾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组织法中对健康理念的认知提出:健康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体弱。随后分别于1978年、1984年和1989年在世界卫生大会上进一步完善了健康理念。人们充分认识到个体具有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两个功能系统,健康是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这一理念改变了健康仅仅是个体躯体没有生理机能疾病的传统观念,拓展了人们全面认识健康理念的外延和内涵。197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恩格尔教授(Engel GL)在《科学》杂志上率先提出生理—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为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提供了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本世纪以来,提倡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幸福人生的积极心理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机制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心理健康机制建设的必然性

现代医学模式在探究疾病的机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与诊疗过程关注心理因素影响机制。例如,许多人至今仍然将心脏看作是血液输送的机械泵,忽视了心脏与身体器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忽视了情绪与个体行为对心脏正常运转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愤怒可以提高心血管、脑血管疾病风险在两小时内上升750%;过激行为的情绪波动导致心血管破裂概率大幅提高;人格特征和消极情绪因素对糖尿病致病因素的机理研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心理因素作用贯穿于医患关系建立和疾病诊疗的全过程。临床实践表明,良好医患关系建立对临床疾病诊疗效果发挥重要作用。《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竞争激烈、婚姻家庭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引发的神经症和精神病性的疾病诊疗。其次,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自身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提高。2018年11月国家十部委关于《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标志着心理健康机制建设在医疗卫生领域进入新的的历史发展阶段,成为我国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这一阶段发展过程表明,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虽然起步晚,但呈现发展迅速的趋势。广大医疗工作者不仅积极探究心理因素在临床疾病的致病诱因、疾病机理和诊疗过程的作用,同时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心理学科、生命科学、医学伦理学等新兴学科、新技术在临床卫生事业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心理健康事关人们健康成长和良好职业素质培养。倡导用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看待自身的潜能、动机和能力,欣赏日常工作价值和追求健康生活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心理健康机制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一篇: 心理健康机制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