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白芝(Cyril Birch)和他的《中国文学选集:早期到十四世纪》
 
更新日期:2020-04-22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浏览次数:27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谈到中国戏剧,白芝教授的贡献卓越。2017年,为表彰其在中国研究方面卓越的贡献,加州伯克利大学特地以他的名字为中国文学方向的研究研究生设立了奖学

 
 谈到中国戏剧,白芝教授的贡献卓越。2017年,为表彰其在中国研究方面卓越的贡献,加州伯克利大学特地以他的名字为中国文学方向的研究研究生设立了奖学金。1965年,白芝(Cyril Birch)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学选集:早期到十四世纪》(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Early Time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书中内容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对中国文学史上起春秋时代的《诗经》,下至元代杂剧和小说做了简要的介绍。该书的名称很大,但介绍有些过于简略,这一点也受到了当时美国学者的批评。在元杂剧部分,白芝介绍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演出方式,他认为杂剧中的唱段带着一种诗意,因为通过散曲的形式,杂剧可以追溯到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词”--一种格律不规则的诗歌,只不过篇幅更长,结构也更松散。 而不具备诗歌价值的是杂剧中的打油诗。 他还指出,元杂剧中的重要角色在每幕开始前惯用的用来自我介绍的独白则不会让观众喜欢。这里看出,在当时,以西方戏剧观念先入为主的白芝,不习惯也不理解我国戏曲开场白中“自报家门”的演出行为。该书中他选登了两部元杂剧英译本:柯润濮(C. J. Crump)译康进之《李逵负荆》和Donald Deene译马致远的《汉宫秋》。白芝教授之所以选这两部杂剧是因为,在他看来,这两部戏代表了中国的喜剧与悲剧。他认为,《汉宫秋》之所以是悲剧,是因其闭幕时凸显的皇帝在秋季的孤寂;而《李逵负荆》则恰好完全相反。他用这两部戏剧来作为元杂剧的代表,恰恰说明他是以西方戏剧理论指导下的分类法——悲剧与喜剧来看待中国戏剧。他认为《李逵负荆》则被认为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一部成功的本色派喜剧。这里看出白芝对悲剧的定义过于简单,不足以让西方读者理解到这两部杂剧的思想内涵,也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的美学欣赏。这两部杂剧的英译本中,翻译了曲词宾白和舞台提示,没有翻译宫调名称和曲牌名称,而是将其删除,这无法体现元杂剧的特点。但从英语文学的角度讲,译文质量上乘,得到学界的肯定,很大程度上传达了两部杂剧的情境和意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白芝(Cyril Birch)和他的《中国文学选集:早期到十四世纪》

下一篇: 白芝(Cyril Birch)和他的《中国文学选集:早期到十四世纪》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