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更新日期:2020-04-22   来源:财务与会计   浏览次数:2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明确专业定位和特色信阳师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多仿效其他高校,忽略自身特色,片面追求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导致专业的课

 
 1、明确专业定位和特色

信阳师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多仿效其他高校,忽略自身特色,片面追求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导致专业的课程体系变成多学科的简单叠加,学生所学内容泛而不精,几乎无任何专业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信阳师范学院作为豫南唯一一所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将“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也势在必行。因此,综合考虑学生、学校和地区的特点,信阳师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立足信阳,面向河南,旨在培养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监测、资源环境评价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加强实践环节,不断完善“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式体系,采取校内实验、野外实习和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三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专业竞争能力,以此带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该专业的人数较少,不适应吕蕾所提出的根据专业“文理分班”教学模式 [8],这种分班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且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必须寻求其他分层教学的模式。可以考虑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将本专业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在教学时,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练习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9]。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1-2名理科学生。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和线上线下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专题分析和参观体验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并用,课程考核综合考虑小组和个人的成绩。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热情,也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起到文理科生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效果。

3、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应用课程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利用专业基础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信阳师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短板,如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分散、内容滞后、缺乏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等。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竞争力和育人水平,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思路。一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统筹规划,建立全程渗透式实践教学模式,前三学年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课程教学相互渗透。避免将实践训练集中安排在第四学年,造成学生的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时间冲突,不能真正从实践教学中获益;二是实践内容选择与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接,建立与国家创新领域、地方经济发展及企业密切相关的产学研基地;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和行业管理部分开展项目研究和工程实践,丰富实践教学案例。
4、 加强就业指导
根据本专业仅有的两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来看,存在对本专业就业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出现学生就业与地理科学专业趋同,多数从事初高中的教学工作的现象,这将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加剧社会对此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因此,信阳师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以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和座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择业指导,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下一篇: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