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s)又称“阅读圈”(reading circles),最早由美国学者Harvey Daniels提出,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教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文学圈”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分工促进学生自主深度探究文本”[]。具体而言,学生以4-6人为一组,每人承担一项角色任务,通过小组交流共同学习阅读材料。其活动流程遵循以下步骤:Read—Think—Connect—Ask—Connect,组内每位成员需要在课前自主阅读同一文本,重点完成各自分工任务,在课上与其他成员分享讨论。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参与各组学生讨论,必要时进行指导和启发。
“文学圈”阅读活动中角色设计至为关键,常见的有以下七类角色:阅读组长(discussion leader),负责针对阅读文本进行提问,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单词管家(vocabulary keeper),负责查阅和解释生词以及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的单词和短语;篇章解读者(quote identifier),负责解释文中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的语段以及语言优美的部分;语法探索家(grammar seeker),负责解释文中较难或意义特殊的语法现象;总结概况者(summarizer),负责总结故事脉络以及人物特征,预测后续发展情况;插图画家(illustrator)负责将事件、人物、场景等可视化,比如用时间轴列出故事脉络、为主人公创作漫画形象、用地图展现故事场景等;联结者(connection maker),负责从文中探寻与实际生活、本国文化相关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水平以及文本特点、难度,对上述角色分工做出调整,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文学圈”阅读活动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文学圈”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每个小组基于阅读材料的主题情境,根据各类角色分工,分别从语言知识、文本内容、篇章结构、文化思维四个方面,借助英语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效践行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发展都大有裨益,让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