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艺术作品中“人”具有典型性特征
 
更新日期:2020-04-24   来源:艺术百家   浏览次数:19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艺术作品中的人具有典型性特征,他(她)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别林斯基谈到典型时说: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型

 
 艺术作品中的“人”具有典型性特征,他(她)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别林斯基谈到“典型”时说:“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型;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艺术家真是通过再现因素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典型”的重塑,把“健康人格”根植于“典型”之中,物化于艺术作品之中,借助作品中“典型”的“人”来感召、彰显社会“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品质”。

在近代,美术作品中对“人”的主体呈现,对人震撼的莫过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和罗丹的雕塑《沉思》。

罗中立笔下的《父亲》,画家借助于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画面中的老者黝黑发亮,在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一道道像刀刻一样的皱纹,粗糙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扎着布条的手正端着破旧的茶碗。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当全国青年美展的评委吴冠中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中看到《我的父亲》时,他分明从这幅巨型头像中看到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父亲缩影,于是这幅作品有了一个更为凝练有力的题目——《父亲》。它的横空出世,人们认为:它宣告了一个“神”的时代的结束和一个“人”的时代的到来。当时很多观众在这幅画前沉思良久,也有很多观众当场落泪,这不仅因为一个被放大了的普通农民面容在画家悲悯的观照下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过去和现在,更因为这张面容展现出一代人的父辈在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中经历的风雨磨难和他们身上本分淳朴的品质。这幅被载入美术史册的关于父亲的绘画,正是画家对于亲情与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沉关怀。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无不显示着作者创作灵感的火花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让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可是在这美丽的头部下面,却既没有肩颈身躯,也没有手足,而是一块粗粗凿成方形的石头。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他认为,在一些和主旨无关的局部上加工雕琢,只会损害对中心主题的注意,因此是不必要的。这就是他在这个年轻妇女头像下面保留了一整块粗糙石头的原因。人们在看这件作品的时候,初时会感觉好象未做完,形象似乎不完整,但渐渐地,注意力就会完全被这个仅有头部的美丽女性所吸引,会随着她的沉思冥想而驰骋在自己的想象中,而不会再因为她没有手足,没有身躯而深感困惑。从大理石透露出少女的呼吸、体温和冥想,我们感受到她秀美聪颖的脸和浸入梦幻之中的纯洁的心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艺术作品中“人”具有典型性特征

下一篇: 艺术作品中“人”具有典型性特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