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学生发展“金字塔”模型为“三全”育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路径建议
 
更新日期:2020-04-24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浏览次数:22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上海交通大学学者岑逾豪博士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学生成长金字塔模型这一本土学生发展理论,模型提出学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步即金字塔的第

 
 上海交通大学学者岑逾豪博士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学生成长金字塔模型这一本土学生发展理论,模型提出学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步即金字塔的第一层为“学生参与”(participation)。这里,提出了大学生活中有效参与(投入)的六类情境:课业学习、联课活动(跨学科学习、国际访学、本科生科研)、课外活动(社团、社区、实践、实习)、勤工助学、人际交往和体育休闲。其中第一类情境是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下育人的主要承载;第二类情景是过去近30年引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育人改革的尝试;而后四类情境没有得到各高校足够的重视,实际上经常被忽视。六类情景涵盖了高校大学生在校的全时段、全空间,六类情景中与学生发生密切关系的任课教师、学术研究导师、思想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科研秘书、宿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辅助支持服务人员、同学等全人员,为高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三全”育人提供了科学基础、理论支撑和路径建议。

以六类情景为承载,金字塔模型的第二个台阶是“学生投入”:时间投入,这个因为可视、最容易量化,往往受到重视,而认知投入、情感(价值观)投入则往往被忽略。学生只有经历了好奇、尝试、试验、比对、比选、得失等体验,注入了关注或错失、荣誉与知耻、坚毅与退缩、自信与挫折、成就与遗憾等各种复杂的情感,真正在某一情景中的某一活动中应用了观察、分析、反思、评价、选择、创新等高阶思维的挑战,在教育中所消耗的时间才是有效时间、经历的教育过程才是有效教育。这时学生从简单的“参与”升华为丰富的“投入”。第三个台阶即第三层为“学生学习”,这里的“学习”为“大学习”的概念,除了狭义的要求知识汲取,数量、语言、计算机能力获取,阅读、写作技能习得等的“学习”以外,还要求学生对大学经历和收获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反思,例如自主奋发意识、社会价值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的萌发和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等的提升等。第四步即金字塔的顶层为“学生发展”,此处“发展”是内化意义的建构和思维方式的进步和变化,分为三个维度,即认识论、个人内在和人际间,学生的三个方面均发生根本变化,个体获得成长、发展,形成内心强音:稳定的价值观、明晰的责任意识、坚定的自我意志、成熟的心智和认知等,以协调、顺应或同化对外部影响。

金字塔模型在横向上揭示了“六类”情景都是高校育人的载体,把过去高校忽视的“课外”、“社会”、“人际”、“活动”等四类场景引入育人的范畴,增加了高校育人的维度;纵向上揭示了从学生的有效参与、到有效投入、到有效学习和有效发展,逐层深化“破茧化蝶”、“提升嬗变”的四个层级递进,扩展了高校育人的深度。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三全育人”改革提供了一种纵横结合、视野开阔的理论逻辑和路径的支撑。

面向未来,形成“三全”育人的整体格局,建议:

1、发挥六类情景的育人作用,构建全员全过程育人体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人才要着眼全局,把握关键,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需要任课教师、学术导师、思想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科研秘书、宿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辅助支持服务人员等高校教育主体的共同发“力”。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大部分学院把教务办与学生思政办合并合署成人才培养办,协同发挥教书育人、思政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功能,强化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每一个教育者,不仅是课堂内外各种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和激励者,最终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部分院系设立创新实验室,由千人计划、长江杰青等学者等专家领衔,选拔有志趣的二、三年级本科生进入实验室、课题组,专家下放权威、放下身段,与学生同研同行同探索,支持和助力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在一线的科研活动中知识探究、锤炼思维、打开视野、激发灵感,完成知识获取、能力塑造、素质积累,完善对自身的意义建构,让学生在挑战中完成蜕变。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在部分学院试点改革按学号分配班级和宿舍的方式。在入学前调查学生的学术志趣、课外爱好和体育兴趣等,依据兴趣爱好分配宿舍和班级,支持鼓励学生通过志趣、爱好与兴趣为纽带联系的团组活动、人际交往和体育休闲等,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同伴教育(Peer Tutoring/Interaction With Peers)理念,整合身边的资源,打破传统教育在时空、形式、人际间的局限,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对青年学生的人际关系、性格养成发展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稳定价值观、内在自我声音的形成,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和人格塑型。

2、推进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打造有效的实践教育链条

学生参与多并不代表投入多,简单的行为投入不能获得高阶的收获,有效的教育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及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习得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是使自己生命充满意义和价值的需要。为此,需要“人、脑、心”的全身心投入、全情投入。上海交通大学改革工程类《设计与制造课程》,授课基础为课题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体产品进行构思、设计和建模。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承担各自的角色,通过角色关联,培养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课程的考核为实体产品展览,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展,寻找合作点和创新点。受访学生表示,这个完整的项目过程充满挑战,激起了不断追求、自发探索、自主学习的意念和力量,形成印象深刻的了有效学习经历。高校与教育者并不是“教导”学生成长,而是营造各种氛围和条件去“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用外部条件引导学生唤起内在学习动力,并因此与外因实现良性循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信任的环境和宽松、和谐心理氛围,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人本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学生发展“金字塔”模型为“三全”育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路径建议

下一篇: 学生发展“金字塔”模型为“三全”育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路径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