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紧迫,并深入探讨了工作途径,主要成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切实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化“以教师为本”为“以生为本”
徐春梅在研究将长尾理论与高职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策略时提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本”的理念,教师要从信息的加工者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刘丁慧也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学习借鉴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在工作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二)、充分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结合,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
朱长根提出建立全方位的信息一体化互动平台,利用群组、列表有针对性地发送思政教育的相关信息,同时可以借助手机新媒体优化主题教育、班团建设等活动的教育效果;周三庆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任务重”的特点提出可以通过开设网络课程,统计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和线上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思政课程的学习;崔敏认为高职院校除了借助新媒体技术完善思政教育素材,再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共享到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展开问卷调研和不记名测评,第一手获得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便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调整、完善教育方法,强化教育效果。
(三)、加强信息监管,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思想极易被动摇的大学生又缺乏甄别能力,这无疑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要合理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这些挑战,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监管,建立信息监管机制,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崔敏提出高职院校要协同政府相关部门、主流媒体,建立信息监管机制,加强技术和资金投入,预先过滤、定期检查、净化、删除虚假和不良信息;徐春梅认为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职课程体系,开展常规教育,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四)、推进思政教师与辅导员的融合,创建一只网络师资队伍
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两股力量,只有这两股力量的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才能游刃有余。郭清提出从制度和激励机制出发,保障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融合,两支队伍资源共享,确保思政教育工作刚柔并济,不留死角,事半功倍[];于茜等人建议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信息甄别能力,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宣传正面思想,强化互联网的隐性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