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位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是国家“双一流”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QS世界大学排名以及ESI学科评价指标的首要参照值,是推动建设综合性研究大学的关键所在。刘炯天指出,郑州大学要争取在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再用15年时间向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迈进,最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同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方案》详细制定了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总体和阶段性目标,规定要强化有组织科研行为,加大科研大平台建设和大项目培育力度,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提升解决产业发展重大基础和关键共性问题的能力。
2018年以来,学校师生学术产出能力显著提升,以通讯作者和通讯单位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权威期刊上发文数百篇。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刘忠侠教授荣获美国焊接协会年度最高荣誉——戴维斯奖。郑州大学引聘的斯坦福大学博士赵昊,其论文荣获全美唯一的最佳博士论文奖,是中国学者首次赢得这一奖项,也是美国考古学会首次为中国考古学家授奖。截止到2019年7月,郑州大学ESI全球前1%学科达到6个,临床医学、化学、材料日益逼近ESI全球前千分之一,ESI全球排名由1月份的834位提升至5月份的763位,学校列全国高校44位。这些重大学术荣誉和成就激励着郑大师生开拓进取、锐意革新,不断逼近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二)精心培育高层次、国际化科研项目
学校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深度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如物理工程学院成功加入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江门中微子探测国际合作组(JUNO)。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水平的标志性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2017年,郑州大学获批的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有4项与国际关系或区域国别研究相关,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越南汉字资源整理及相关专题研究》、《中日合作版〈中日文化交流史丛书〉》、《中俄媒体合作与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均是国内外研究国际问题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吸收一大批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参与重大前沿课题研究,不仅激发国际问题研究的内生动力和协同创新,还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形成了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科研推动教学的育人模式。
(三)创建国际化的科研平台
目前,学校已与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联合启动“海外虚拟研究院”建设机制;已与英、美、德、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的51所世界前一百名高校建立了虚拟研究院世界一流学科博士联合培养关系,已选派30多人赴国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通过高层次人才国际化联合培养,搭建教授之间的科研合作平台,促进一流学科的快速发展。
学校以一流学科为依托,打造“微纳成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相关领域的前沿性研究、高水平论文国际发表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将国际先进办学和管理理念引入郑州大学,学校还聘请了世界转化医学领域知名专家、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尼克·莱蒙教授担任医学科学院院长以及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主任,使郑大学子获益匪浅。
此外,学校与国际荷球联合会联合成立郑州大学国际荷球发展研究中心,这是国际体育组织在中国成立的首个研究中心。中心聘请国际荷联主席扬·弗朗索先生、原国际荷球联合会教练委员会主席、荷兰队主教练本•克鲁姆等多位高端人才指导学校的荷球竞赛与研究工作。2017年,弗朗索主席给刘炯天致函,“过去的十年,荷球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郑州大学和马襄城教授在中国荷球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在荷球运动的研究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05年以来,郑州大学荷球队师生参加了所有的国家级及国际级赛事 ,均获得骄人成绩,并不断突破,刷新历史,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为学校增添了光彩。2017年,学校荷球队代表国家队参加在波兰举办的世界运动会,获得了世界第五名的好成绩。目前,学校在荷球发展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四)举办国际化的学术会议
国际化的学术会议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不仅能够通过与世界知名学术大师接洽,激发科研灵感、促进学术产出,更能够借此机会招募全球精英人才。2017年以来,郑州大学举办的青年学者国际会议,成为学校汇聚科研力量、引入优秀拔尖人才的重要渠道和一大特色。2017年,由医学科学院主办、尼克·莱蒙院长担任主席的食管癌防治国际学术会议吸引了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国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美国休斯敦大学、罗格斯大学、贝勒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并发言。他们围绕食管癌等疾病的发生原理、新型治疗方法、早期预防检测等方面,对该领域科研与临床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领域进行交流研讨,并与参会代表进行全英文互动。这对于推动学校肿瘤防治特色学科发展,医学学科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国际科研合作的加强,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