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校制度与教学设施方面
1、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不尽合理
管理学的“X-Y”理论阐释了每个管理决策和管理措施的背后,都有一种人性假设,并向公众揭示了人性恶的一面,主张通过监管来实现发展目标。监管需要依靠制度来实现,影响大学生课堂出勤的制度主要包含考勤制度和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自己的出勤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但学生课堂缺勤却屡禁不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考核标准过低,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不合理,其二是突出惩罚而忽视激励,缺乏榜样激励。
“对于大学生缺勤现象,不健全的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制度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是制度建立的风向标偏向学生。有些高校因担心过高的退学率与过低的毕业率影响自身的社会声誉与进一步发展,建立内部教学管理制度时顾虑太多,为提高毕业率与减少退学率而不惜降低门槛。这为学生投机取巧、蒙混过关提供了机会。”这些不合理的制度具体体现在“清考”制度的存在,“水课”层出不穷,低要求的出勤率等等。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在《德育手册》中规定:“院级查课每缺勤一次则给予院级通报批评一次,扣除3分德育分,校级查课每缺勤一次则给予校级通报批评一次,扣除5分德育分。”《大学生手册》对学生出勤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一学期内受二次院级通报批评,一次校级通报批评,须降等参评奖学金。一学年内累计旷课16-24学时及在校学习期间累计旷课24-42学时者给予警告处,一学年内累计旷课24-42学时及在校学习期间累计旷课42-56学时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一学年内累计旷课42-56学时及在校学习期间累计旷课56-72学时者给予记过处分,一学年内累计旷课73以上学时或者连续旷课达7天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连续旷课14天者,按照学生自动退学处理。 ”这些措施的确对部分学生起到了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课堂出勤率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学校和学院的查课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对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几乎不查课,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学校规定的处罚标准着实困难。同时,受到约束的同学多为需要评定奖学金的同学,这些同学中的大多数人本身就具备着不缺勤的良好习惯,缺勤的往往是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同学,他们对奖学金不抱希望,因此学校的考勤规定并不能对其进行约束,也就难以真正地改善课堂出勤情况。
恰当的激励会让人产生信心,唤醒人前进的内在动力,同时在促进人们改正不良行为等方面也具有积极影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高校的考勤制度往往对迟到、旷课的同学给予扣分、公示的惩罚,而对于按时上课、满勤出席的同学缺乏奖励激励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满勤出席同学的积极性,当他们觉得某一堂课或者某几堂相较于其他的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减弱时,他们或许会选择去做其他事情,从而影响了课堂的出勤率。
2、教学基础设施不达标
“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不断增加,一些高校的办学条件、物质投入以及管理服务往往跟不上扩招的速度,这些因素限制了教学质量的系统提升。”高校教学设施不达标的突出表现是,一百多人同时上课的大教室,却未达到阶梯教室的标准。设施不完备的课堂环境加之大学生“占座”之风盛行,很多学生即使很早的去上课,但是座位仍然会被前天晚上就贴好纸条或放置个人物品占座的同学所占据。个别同学会将纸条撕掉或移开物品并坐在位置上,但大多数同学出于社会人的心理,顾忌到同学之间的感情与颜面而不好意思,只能屈居教室后排。然而教室后排由于距离黑板较远,有的老师板书较乱、字体较小,同学们容易看不清老师的板书,加之部分任课老师不使用麦克风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说话声音较小,最后后排的同学们变成了看不清、听不见的“龙虾”(聋瞎),想专心学习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小部分同学会仍会选择认真听讲或者进行课上自学,但是大部分同学会选择睡觉或者玩手机,于是就产生了“反正都是睡觉、玩手机,在哪里睡、玩都一样”的想法,相比之下寝室更安静、更舒适,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不去上课,从而导致课堂出勤率较低。
教师授课方面
(二)教师所授课程缺乏吸引力
课程缺乏吸引力影响大学生课堂出勤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两条。其一,课程类别性质所决定的授课内容枯燥无味最终导致课堂出勤率低。“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实验课与专业课具有超过 90%的学生课堂出勤率,反之,思政课与公共基础课等课题的出勤率却较之略低。”可以看到,课程类别能够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实验课由于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而思政课由于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且难以与实践相结合,趣味性不足使其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其二,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最终导致课堂出勤率低。课堂互动在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之间搭起了桥梁,缺乏互动的课堂只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却在台下不知所云。当学生的思路跟不让老师的思路时,精力很容易分散,困意也就席卷而来,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了这样了课堂,也就会想尽办法逃课。
2、教师放纵缺勤行为
教师的放任也成为大学生缺勤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教师认为大学生在年龄上已经成年,大学时代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时间,而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学习生活,只需要按照《培养方案》讲课即可。但是,这一类教师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年龄上成年但心理上“未成年”的现状。他们缺乏学习的目标,并且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由于从小受到严格的管教,到了大学之后一时间挣脱了束缚,自制力的缺乏使其放纵自己,追求刺激,挑战规则,这种心理上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们忽视课堂学习。与此同时,这种放任还体现在对考勤制度执行的不严格、不彻底。有的学校已经规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有的老师也会在第一次上课时立下诸多“规矩”,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制度与规则并未严格的执行,形同虚设,这就更加助长了缺勤学生的嚣张气焰。不仅如此,来不来上课都获得了相差不大的平时分数,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这对每堂课按时出勤的学生是一种不公平,也会降低他们对参与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他们也可能成为缺勤的一份子,课堂的出勤率就会持续降低。
(三)班级管理方面
不同的班级呈现出不同的出勤率,有的班级几乎不存在缺勤情况,而有的班级往往会集中连片的缺勤。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班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班级监管不到位。
班级干部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管理内容涉及班级的方方面面,而服务于同学们的学习作为班级管理内容重要的一部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班级干部不仅没有承担起监督同学们学习的责任,而且在配合老师点名时包庇本班缺勤同学,扰乱了正常的出勤管理秩序。
2、班级干部未做到以身作则。
部分班级干部自身就不重视课堂学习,或直接翘课,或以收发通知为由在课堂上玩手机,为其他同学做了反面榜样。班级同学看到班级干部带头缺勤,自然会产生“出事儿他担着”的心理,更加肆无忌惮的缺勤。
3、班级凝聚力差,未形成优良学风。
我们在总结原因的时候发现,不应只看到班级干部对整个班级出勤情况的影响,有的班级的班级干部认真负责,同时也严于律己,但是由于“00”后追求个性等原因,不配合班级干部的工作,致使班级成为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形成优良学风更是难上加难。原本有些同学会出于班级荣誉感或者喜欢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上课而按时出勤,现在没有了这一情感的纽带,出勤情况更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