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专业界限过于明显,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不管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还是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两者的核心本质都是多专业领域高度融合的产物。其融合了软件、电子、控制、机械等四大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人。而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传统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与岗位分工界限过于明显,不利于符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很难适应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要求。
2.重理论轻技能,难以适应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高职院校本应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现在高职的学生普遍不愿意到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认为企业一线社会地位不高、工资收入低,但想要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处理非常规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某些特殊技能,都要靠工作实践的体验、积累和学习才能得到。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高职院校办学形态相对封闭,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轨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实施,随着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相对滞后,不能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另外,在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下,如何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产教协同创新、协同优化、协同育人,培养和造就一支强大的适应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也造成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