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国际上,各国之间多元利益博弈更加残酷,经济摩擦频繁;随着法律健全,国际企业运行成本增大;西方敌对势力搞颠覆与反颠覆的破坏活动一直没有中断。国内面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贫富悬殊、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诸多问题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解决。特别是国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经济建设上,国内犯罪发案率逐年上升,社会上涉及的犯罪手段已慢慢地渗入大学校园。加上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和校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大学校园的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主要存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爆炸事故、盗窃和诈骗、校园贷以及大学生自杀等安全隐患。加上安全教育不足和校园内外治安环境的变化,学生逐渐暴露出治安意识薄弱、自救与他救能力不够等弱点。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影响,一些负面的信息对本来安全意识就不强的大学生思想造成很大的冲击,网上的不良信息和游戏不经意地改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导致大学生自杀、网上赌博、网贷等一些不良习气和严重后果。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我国又存在体系不健全,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不充实,师资、学时、资金不足等很多问题。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统计数据显示: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迫在眉睫。2017年4月11日下午2时,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在校女学生如梦(化名),因卷入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选择自杀[2]。2017年12月31日,北京林业大学9名大四女生结伴前往雪乡旅游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5人死亡[3]。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实验时发生爆炸,造成3名学生当场死亡[4]。2017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0.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或周围人在大学期间有过被骗的经历。其中,68.4%的受访者认为被骗是由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49.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要严格保护自己的隐私[5]。而高校一直在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但安全问题却屡屡发生。可见,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大学生安全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按照自身职责和相关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对维护大学生及其家庭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维护校园平安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加强自身生命财产受到伤害防范,使自己健康成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管理模式发生很大变化:高校管理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教学成果经济化,校内人员复杂化,校园交通管理滞后化......。高校已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变成了开放式校园,高校已不再是“世外桃源”。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交通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校园贷、网络贷、校园盗抢诈骗等侵害师生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差,网络安全意识淡漠,对个人信息保护认识不到位,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面对伤害不知所措。有些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经受不住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诱惑,不洁身自好,最终堕落成为社会罪人。通过探索安全实践教育形式,采取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各种安全问题,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以起到预防犯罪,减少发案,避免自身生命财产受到伤害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二)有利于大学生的家庭安全教育,促进社会安全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推进,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导致父母溺爱孩子现象普遍存在,孩子的事父母包干,尤其是城市里面的孩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教育模式为孩子的安全问题埋下了伏笔,而农村孩子见识少,随着改革开放,父母大多数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往往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代沟、地域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很难学到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加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重学习知识轻生活知识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对教育实践形式探索,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他们将自己在学校中所掌握的安全知识传播到家庭之中,对安全意识欠缺家庭造成冲击,对他们的家庭也不经意间进行了安全教育。在大学生毕业以后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安全意识教育都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了社会安全教育。
(三)有效的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有利于平安校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大学生在校园里首先应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危机意识,同时学会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竞争,为以后自己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高校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人,会自觉不自觉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难免会遇到违法乱纪的事情,有时自己不经意地就会成为里面的受害或违法主角。高校通过教育形式实践探索对大学生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能够使他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依法办事,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防止不法侵害深入,并且能够及时化解。在自己成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主角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违法犯罪事件发生。这对高校创建平安校园,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颠覆和反颠覆、和平演变的力度加大,他们为了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传播西方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尤其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利用学术交流、出国担保、金钱收买等手段进行策反。而大学生对国家安全也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思想诱导放松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有的甚至不惜丧失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据《环球时报》2014年5月报道:《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有关部门获悉,同一境外情报机构近年针对中国大陆学生实施了数十次网络策反活动,他们以金钱诱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参与情报搜集、分析和传递。他们专门选定大陆一些地区和高校,策反鼓动特定专业在校生报考省级或国家公务员以及安全部门、军情机要等涉密岗位摄取国家安全机密[6]。近年来,国内外新闻媒体也多次报道国外以及台湾的间谍组织多次对大陆大学生进行策反的事例。可见,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大学安全教育实践形式探索,组织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这既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爱国思想的需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自觉地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思想侵蚀和金钱引诱,从自身做起,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