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教学体系不得当,导致学生化工工程设计整体观模糊化工设计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化工单元操作设计、化工设备设计、生产工艺设计、车间布置、工厂布置、管道布置、经济概算、三废处理以及公用工程设计等,这些设计能力的培养分散于各门理论和实践课程之中[3]。在以往的教学中,各门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几乎都是依靠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只是为了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导致各教学环节的相互独立、片面性较强。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渗透和拓展,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获得的化工设计能力“碎片化”,化工工程设计整体观模糊。
2、 教师缺乏工程设计实践经验
目前我国高校工科中青年教师来源比较单一,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与背景的现象比较普遍,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无法从工程设计方面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和案例,导致化工设计选题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紧密,不能紧扣化工领域的最新进展,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水平。在2017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工科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向日益增加,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严重缺失,这一状况亟待加以扭转。
3、教学理念陈旧,使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单一、呆板
传统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围绕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展开,教学过程主要以课堂单向传输为主,教学评价则以是否讲透、是否易于学生听懂为标准,即教师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而专业认证要求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展开,教学过程关注如何达成课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教学评价则以培养目标是否合理、能否达成,毕业要求指标点是否达成等为标准,即关注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传统教学过程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和花费时间等方面的教学投入,而专业认证关注的是学习产出什么样的效果、如何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何正确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学习产出,这种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的是能力导向,而不是知识导向。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主要以考试作为手段,学生为最终成绩而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专业认证则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并进行周期性评估以持续改进,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均强调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