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
 
更新日期:2020-05-08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浏览次数:16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以文化精髓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凝萃的整体,是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种物质和非

 
 1、以文化精髓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凝萃的整体,是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以儒家文化为主干、佛道文化为辅的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我国独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经过了几千年发展中的不断沉淀发展,在当今社会中依旧保持着不朽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大学生道德品质提升,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神、文学沉淀与文化内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如儒家提出“克己复礼”,承认个人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存在着冲突的现实,而克服现实问题应以遵守社会礼仪制度为先、以集体利益为重,要求个人克制自己、践行礼仪。高校思政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取向,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优秀的品德,前述的道德原则的传承,兼顾了文化传承和道德认知有效结合,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品德情操、引领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
2、以文化活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广大民众在几千年生活、生产中创造、发展和传承下来的,起源于满足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现实需要,又在特定的时代、地域和民族中不断演变发展、扩大影响。其中,民俗是最直接来源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于人民又深藏于人民的生活和行为中的基本文化模式,而由民俗文化发展而来的众多传统节日及相应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更是承载着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都可以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载体。如春节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畏和孝道的传承;清明节除了纪念感恩、怀念故人,还有保护新生、张扬生命力内涵;中秋节思亲,寄托着家庭和满、相聚团圆的美好愿望。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伴随相应的民俗活动如春节剪纸、贴窗花、贴春联等,清明节扫墓、郊游、放风筝等,中秋节赏月、赏花灯、吃月饼等民俗活动,无不渗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又展现以生动的形式。“实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高校校园文化工程,推进戏曲、诗词、高雅艺术等进校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②把握民俗文化活动精髓和内涵,借助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用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载体,从德育育人的角度设计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有助于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促进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3、以文化涵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对新时期文化建设推进的新要求。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这对在高校学生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都具有深刻意义。专题文化教育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时代继承创新,用更新颖更丰富的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古老魅力和时代风采。古代儒家思想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要理论仍为今用,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对个人自身素质养成的要求,“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个人奉献于社会、国家层面的要求,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内在联系。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既表达了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又承载着个人对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之梦。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在育人过程中使用鲜活方式展现和解读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文化血脉,用以提升文化涵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将有助于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

下一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