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当前高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本研究通过问卷填写和访谈的方式,在广州大学城六所重点高校面向本科在读学生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2份;访谈学生24名。
1、高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一般,特别是讲解、传播能力有限
调查中了解到,62.6%的学生认为自己并未充分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知识;63.2%的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未参加过我国传统文化或相关课程的学习。可见,专门性课程设置少,高校对培养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能力的重视程度一般。调查中有8.2%的学生已有出国交流经历或正准备参加交流学习,所在的六所学校均无行前文化专题教育课程设置。调查中只有28.6%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好掌握了中华传统文化并能进行个别项目的简单讲解和展示。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主要基于日常学习积累、旅游考察体验和生活中的民俗见闻了解,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了解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但因为缺乏专门性的全面讲解和针对性培训,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内涵的掌握尚不够充分,在输出方面如讲解、展示等存在较大困难,同时缺乏文化传播的主动性。如就中国典型民俗文化这一主题,学生一般能列举如剪纸、猜灯谜等项目,但能掌握制作技能或者说明制作流程的较少,主动将类似文化落实在具体实物载体上向外国友人展示、讲解的意愿一般。因此,在学生了解文化和传播文化层面上,还存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需要填补,文化传播自觉性有待提高。
2、中华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影响力较弱、参与程度较低
随着国际性交流的加强、国际化办学意识的普及,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国际性特征日趋明显,跨文化类活动日益丰富,如以提升英语语言能力为目的,各类院校从校级到院系一级普遍开展“英语戏剧大赛”等外语学习活动。而在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主要见于相应学科背景的院系,如汉语言专业、文学类专业。69.9%的受访学生从未参加、参与过以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的竞赛、展示、演出或其他类型校园文化活动,81.3%的学生未曾参加过中国文化类社团或对其不感兴趣。相对校园其他学术、文娱活动而言,当前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类活动在高校中受欢迎程度较低、影响力较弱,对学生教育、影响力较弱。
3、面向出国交换学生的专门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尚未建立
学生对于政党、政治体制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常规思政必修课的学习,本科出国交换生主要是三年级学生,一般已经完成思政必修课的修读,而因为传统思政课堂的较为枯燥以及学生的应试、应付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思政课效果一般。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主力,辅导员一般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境外学习期间的安全和适应等方面的引导,不同程度上涉及思想引领,如防范宗教渗透等,而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乃至体系尚未见。已有出国交流经历或正准备参加交流学习的受访学生表示,个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多来自于跨文化交际学习的过程,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专门性课程设置尚未见。因此,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的缺失较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学生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普遍存在。而由于身处境外文化环境改变,出国交换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方面极易受其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面向出国交换生这一特殊群体,开设专门性教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重视程度和文化自信乃进而提升对落后文化的抵御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