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思想引领,优化顶层设计
提升办学理念,确立工匠精神的根本地位。首先,技工院校要转变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潜心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工匠精神时代意涵,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效融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职业教育目标中的根本地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担负起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神圣职责。其次,教育者应做好培育工匠精神的长远规划,科学制定教育目标,将工匠精神根植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中,贯穿专技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坚持德技并举,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在着力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具有“工匠精神”硬技能的同时, 也要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双创”精神的软技能的培养。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培育工匠精神的适宜土壤。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创新体制机制, 用制度创设软环境,才能推动工匠精神培育常态化。首先,要制定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规章制度,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协调管理等多个方面加以规范,推进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其次,要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比如,完善《内控管理实施办法》,基于工匠精神创新企业化管理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建立校企人才互通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建立健全工匠精神培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确保考核评价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完善对具有工匠精神师生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培育工匠精神的积极性。
(二)推进课程改革,凸显育人理念
开设新生专业课程,培育职业情怀。技校学生的入学年龄普遍偏小,认知能力明显不足,他们所学专业大多由父母决定或盲从他人。在开学初期,新生大多进行公共理论课的学习,对所学专业没有概念,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群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技工院校应根据技校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在入学初期开设专业的课程,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入工匠精神,提高职业意识。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为学生系统讲解专业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入门”,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对工匠精神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构建思政素质课程体系,夯实德育品质。2016年,我国人社部印发了《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来指导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课程的教学工作。技工院校要积极构建“思政课堂生活化、教育活动规范化”的三全育人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将工匠精神教育课作为德育必修课程,纳入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其次,在思政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后期践行工匠精神奠定理论基础。再次,在教育活动中,全面推行8S综合考评制度,将德育工作延伸到课堂之外,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思政教育始终,无形中在培养着学生严谨、规范、敬业的工匠精神。
融入专业教学实践,塑造职业品格。专业课教师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自觉注重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车间实训中,制定精细化的考核制度,让学生感受工匠活动的氛围和要求,进而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在品格。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在专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内容,引入相关职业劳模经典案例,指导学生把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道德品质;在实习实训方面,教师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管理学生,考核标准应由过去的“达不达标”转变为“完不完美”。如实训前的准备,工具摆放顺序,工装穿戴等细节的考核,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特定职业所应具备的做事原则和工作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三)深化校企协作,拓宽培育渠道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将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技工院校的发展需要与区域经济、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同步发展,这就需要深化校企协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教资源的共生共赢,这更是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本质要求。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必须引入企业的力量,深化校企协作育人。
借力现代学徒制,显性培育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应加强校企联系,及时将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和标准,打造校企双导师制,在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发精品课程、建立教师团队、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创建工匠精神联合培育机制,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企业导师可通过言传身教,让学徒知晓应遵守的岗位规范和行为准则,以考核评价标准规范学徒的实际操作。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岗位的受教、经历、感受,逐渐实现精神和技能的协同培育,最终达到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无缝对接。
“互联网+校企合作”,隐形传递工匠精神。在“互联网+”的时代里,一方面,企业以喜闻乐见的视频形式,将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操作车间、职工技能竞赛等拍摄出来,融入技校院校的日常课程教学中,供学生观看学习,零距离实现学生“职业人”的转换,更易于提升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另一方面,开设线上“企业工匠精品课程”,并聘请知识扎实、技艺娴熟的企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将认真负责、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用心感悟求精、创新、敬业、协作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