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彝族文化特色及现状
 
更新日期:2020-05-12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19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史书中称爨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通称老彝文。彝文是一种原生的古老文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之间,

 
 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史书中称“爨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通称老彝文。彝文是一种原生的古老文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之间,经历了文字发展的必经阶段,大约形成于13世纪,据估计,仍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每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没有偏旁和部首,同一字形有多种不同的书写格式,主要为由左向右直书或横书。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与中国、苏美尔文、埃及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

彝族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诗歌、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谚语、谜语等。绝大部分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彝文典籍的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药、算术、地形、地貌、生物、农牧等无所不包,其中还蕴含着大量的生产与生活的技能和智慧,是彝族人民开发利用所在地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的结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大量散存于民间的彝文古籍正在迅速流失和损毁;彝族语言文字消失的速度也十分惊人,现在能识别彝文的彝族老人越来越少,认识古彝文的彝族老人因为不认识汉文,对古老彝文典籍翻译不出来,古彝文研究队伍严重匮乏,表现在:

1、语言的消失:散居地区彝族人多数不会说彝语,聚居地区的彝语程度也退化得很快,甚至个别聚居区的彝族人也不会彝语。

2、礼俗的消失:彝族有着一整套完整规范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礼俗,包括日常生活习俗、节庆、婚俗、建筑、服饰、礼仪、禁忌等,但现在大都慢慢消失,民族特征淡化。3、彝族文化的传承人、彝族中的知识分子、精通彝文和经书的“毕摩”屈指可数,彝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迫在眉睫。

彝族文化的消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大损失,已经到了非抢救不可的地步了,有关专家呼吁国家和有关省市加大投入,加大古彝文研究队伍建设的力度,尽快抢救这一民族文化瑰宝。

彝族聚居地区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教学和科研,更好地传承彝族优秀文化,传承、开发这一非物质文化资源,提高彝族地区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彝族文化特色及现状

下一篇: 彝族文化特色及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