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的具体措施
 
更新日期:2020-05-12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18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核心的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在普通学前教育专业

 
 1、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核心的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在普通学前教育专业基础上增设彝语核心课程,既保持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特征,又体现出了彝语方向,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好,具备彝汉双语语言文化、文学艺术、行政管理等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注重彝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彝族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彝汉教育师范技能的培养,确保毕业生具备在彝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乡镇等部门从事教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初步能力。

基本课程体系可作如下设置:

①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信息技术等。

②专业基础课:普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史、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社会科学基础、儿童文学。

③专业核心课:幼儿游戏、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代彝语、彝汉双语教学法。

④专业技能课:普通话、幼儿园班级管理、钢琴、舞蹈、声乐、美术。

⑤专业拓展课: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幼儿行为观察与矫正、彝族礼俗。

各门课程根据重要程度开设1-5学期,其中现代彝语开设2学期,彝汉双语教学法、彝族礼俗开设1学期,为学生打下较扎实的彝语功底。

2、充足的硬件保障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需要具有充足的硬件保障,除了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常规硬件条件外,还包括专业的为彝语文化服务的教室、实训室、彝语相关资料图书等。

3、建立彝语大师工作室,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依托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聘请彝语专家建立彝语大师工作室,以提高工作室成员教学和科研能力为核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渠道,主要任务包括:①教学引领:以彝汉双语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专题研究,引领学科建设。工作室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展课堂诊断、问题研究、考试研究、专题讲座等活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②课题研究:以大师的教育教学特色和研究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智慧为依托,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课题式研究。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内完成开展一定教育教学或学术研究任务,并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媒体报道、现场指导等形式向外辐射、示范,鼓励著书立说。

打造彝语大师+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模式,改变纯校内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行业文化和技艺,适应行业需求,达到彝语教学和研究培养目标。以“传承彝语、技能传授、教科研创新”的教学目标构建教学体系,通过大师、学校、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4、校企共建

开展校·园合作,与彝族聚居地区幼儿园开展常态化合作,了解幼儿园彝汉双语教学一线动态,不断改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形成稳固的学生实践实习基地,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聘请了彝语文化企业成员,将企业一线实践经验应用于教学科研,体现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原则。

5、建立彝语学生社团组织

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积极融入学生群体,增强专业知名度并体现文化服务功能。可以成立类似彝族协会性质的学生社团组织,传承彝族文化、发展彝族文化、研究彝族文化,丰富校园活动,增进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对彝族文化交流了解,构建和谐校园,对内团结各民族同学,对外宣传彝族文化,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的具体措施

下一篇: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彝汉双语方向)的具体措施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