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程体系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最为基本的常态课型,二者不仅处于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更是语文学习的难点所在。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从国文科,我们会得到什么知识,发展什么习惯?总之,只有两个,一个是阅读,另一个是写作。从国文科到读写文化的知识,发展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东西,从阅读,我们可以得到人们的经验,接触人们的感觉; 写作是‘出版’的事情,从写作,我们可以展示他们的经验,揭示他们的感觉,吐露自己的心声。”按理来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但真实的情况是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占了绝对上风的,而写作教学往往是插花点缀般存在。有学者总结:“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写’联系在一起(不仅学习文章“说了什么”,更要学习文章是“怎么说的”),语文教学很坏的一个表现就是很少和‘写’联系在一起,仅仅是停留在‘说明’课文上……在多数课时中,讲读课文中的写作特点分析,没有成为多数学生作文的真切引导,并没有形成学生的写作示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部分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但遗憾的是,在“阅读教学”部分并未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建议。也就是说,阅读与写作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状态呈现着的,成为了彼此割裂的两个板块。然而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施行,极具综合性、情境性以及主题性的18个任务群将成为我们最主要的学习内容,这将迫使我们既要吸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更要融合听说读写思等语文技能。
阅读与写作之于语文的重要性不必赘言。但其两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对这一问题,古人其实早有论述。比如汉代文学家杨雄就曾说过“能千赋则善赋”,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也说过“作文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元代教育家程端礼还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清代文学家孙洙更提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现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认为“写作不是靠技巧的,而是靠(自己)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有“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息息相关、相辅相促”的认识。因此,从教学视域看,阅读与写作必须相互结合,这不仅是现实所需,也是历史印证。所以,我们此处将提出“读写一体化”的概念,其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或“读写互动”。“结合”和“互动”表明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产生的变化更多的是物理层面的;而“一体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为“使各自相对独立运作的个体紧密相连,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读写一体是对‘读’与‘写’两个关键要素的有机融合,不是简单的互相渗透,不是对立分割,是建立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属性基础上的,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要旨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不同与读写结合的形式上、数量上的结合,也不仅仅是吸收与释放的关系,而是根据部分之和大于整体(不是 1+1=2,而是 1+1>2),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发挥整合效应的过程。”其产生的变化更多的是化学层面的。
概言之,语文教学“读写一体化”是在充分把握阅读与写作的本质联系与共有特性基础上,从思想或观念上进行整体一致地问题设计与活动安排,从而发挥两者的最大功效,实现两者之间的知识迁移、能力化用、素养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