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目标体系和实施模式
 
更新日期:2020-05-19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15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课程目标根据大学教育的总目标,开设本课程旨在丰富和完善学校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配合其他素质教育课程,全面提升

 
 1 、课程目标 根据大学教育的总目标,开设本课程旨在丰富和完善学校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配合其他素质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根据健康素养的内涵和大学生健康问题的特点,本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为: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能树立较强的健康意识和正确的健康观,能充分认识健康的本质,明确个体在促进和维持自身和社会健康中的责任义务,并通过获取和传播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改善和帮助他人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采纳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并主动自觉地承担健康责任,从而引导大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课程设计理论 依据国家权威并符合我国国情,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发表了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了“健康基石”理论(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将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多个案例,若干片段。教学层面依据健康行为经典KAP理论(也为干预理论),其内核为“知识--态度--行为”,即为一个连续递进,并结合运动健康干预1141理论,开展理论与实践。

3、 课程实施模式 依据由詹姆斯·O. 普罗恰斯卡(James O.Prochaska)和卡罗.C. 迪克门特(Carlo C. Di-cenment)二人提出的跨理论模式原理(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关于健康行为和健康教育课程“三角结构模型”中的目标、内容和评价因素,衍生出该模型下基于 “多重资源整合策略”、“精品课程整合”和 “主题活动实践驱动”为特征的三种动态课程实施模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目标体系和实施模式

下一篇: 课程目标体系和实施模式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